□本报记者张玲玲
爱心粥屋的志愿者
今年46岁的刘俐明是市市政建设和公用服务中心沙南养护所的职工。他热心公益,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到一些残疾人、老人和环卫工人前来就餐,自己能帮他们做些事情,心里感觉很踏实。有时遇到家庭困难者的鞋子烂了或衣服旧了,我就把自己家里的拿来给他们穿。”刘俐明说。
除了纬一路爱心粥屋、舟山路爱心粥屋,刘俐明还曾在市区多家爱心粥屋做志愿者:哪家粥屋忙不过来就会联系他,他则有求必应。如今,早起去粥屋帮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哪天没去,心里就会感觉空落落的。”刘俐明说,他还曾带着儿子到爱心粥屋帮忙,让儿子体验当志愿者帮助别人的快乐。
热心帮助困难家庭
6月16日早上5点多,刘俐明照例来到市区纬一路爱心粥屋,一一为就餐者量体温后,开始盛饭、发放馒头,动作麻利而娴熟,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忙碌之余,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前来就餐,刘俐明主动上前搀扶,端饭送菜。如果时间宽绰,他还给附近的孤寡老人送早饭。
自2013年舟山路爱心粥屋成立后,刘俐明便踏上了志愿服务之路:他早上4点半就去粥屋做早饭。“看
2019年,得知租住在源汇区干河陈乡姬崔社区的一名男子身患重
病,家中无经济来源,儿女残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拮据,刘俐明在端午节前夕给他们送去慰问品,并将口袋里的几百元钱全拿出来捐给这个家庭。类似这样捐钱捐物的事情,他还做了很多。
“虽然我并不富裕,但面对这些有困难的人,自己能尽力帮上一把,心里总是暖暖的。”刘俐明说。
2018年3月,在临颍县瓦店镇老家,刘俐明得知村南头有一个荒废几十年的院子,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四周乡邻苦不堪言。
详细了解情况后,刘俐明下决心为乡邻做点实事:他想方设法筹款4万余元,组织施工队平整院子、砍树填坑、铺混凝土。如今,荒废几十年的院子成了集休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广场,干净平整,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做志愿者其实就是在传递正能量。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别人,我心里就觉得很满足。同时,还能开拓视野、开阔心境,感觉非常充实。”刘俐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