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在岁月深巷里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欧阳修这首《渔家傲》,把端午节粽子飘香、共饮菖蒲酒的场景描绘得生动形象。“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更是写出了端午节人们齐欢和乐的景象。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元代舒頔的《小重山·端午》生活气息浓郁。“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代诗人李静山写出了过端午节买雄黄酒、张贴黄纸贴的情形。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张耒短短数言,诉尽对屈原的思念。还有南宋戴复古的“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明初高启的“香茭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颇恨馋蛟横,君忠竟不知”,以及宋代苏东坡的“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一首首凝练的古诗词,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渐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唐代诗人张建封的这首诗,再现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