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6月29日 星期
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事业家,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于蓝,6月27日21时7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享年99岁。
永远的“江姐”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病逝,享年99岁

永远难忘的“江姐”

于蓝最为人熟知的角色,还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事实上,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她正是最初的提议者之一。

1961年,于蓝偶然读到了小说《红岩》,爱不释手。第二年,她和导演来到重庆,通过《红岩》作者接触到许多那时幸存的共产党人,深受感动,回北京后,他们整理出来几十万字的资料。

她说,正是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她触摸到了烈士们的状态,“这使得我走进了江姐的内心。”

从资料到电影,剧本几经修改,夏衍改编后特地叮嘱于蓝:“你演江姐,千万不要演成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赵一曼。”1965年,《烈火中永生》上映,引起轰动。

“江姐对丈夫的爱,埋得很深。”于蓝说,她所认为的江姐,有一种冷静与克制,“得知丈夫牺牲了,她在年轻人面前没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压着嗓子哭”。

有人说,于蓝的江姐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她既演出了烈士的奉献精神,还有她作为平凡的妻子、母亲的痛苦、隐忍和牺牲,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我自己认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迹感动了人、教育了人。”于蓝曾在接受采访时谦虚地说,“这个角色使人信任、感到亲切,那么就算演成功了,并不是我这个演员有多么了不起”。

生活里的于蓝,个性同样坚毅沉稳,她和丈夫田方的爱情也传为一段佳话。两人最早相识于1938年的延安,同为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的演员。

田方是著名的演员,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第一任厂长,曾出演《深山里的菊花》《一天一夜》等影片,他在《英雄儿女》中饰演的“王文清”更是经典形象。1961年上映的《革命家庭》,是两人唯一的一次银幕合作。

他们的孩子也都从事着艺术有关的工作,小儿子田壮壮,是与陈凯歌、张艺谋齐名的著名导演。

《烈火中永生》剧照。

花甲年,为儿童电影重新出发

1974年,于蓝的电影《侦察兵》上映,她发现自己脸上有个伤疤,已不能自如地控制表情,于是遗憾地与银幕告别。

1981年6月1日,已经60岁的于蓝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从此投身儿童电影事业中。

厂子刚成立时条件很艰苦,最开始,他们的办公地点是一排极其简陋的平房。1983年的冬天,于蓝的手指被办公室的门夹伤,医生说接上断指康复得20多天。于蓝嫌时间太长影响工作,就让医生直接缝上了伤口。

从零到有,于蓝任厂长期间,儿童电影厂拍出了多部优秀的儿童电影佳作:《红象》《少年彭德怀》《鸽子迷奇遇》《哦!香雪》《豆蔻年华》《我的九月》《好爸爸、坏爸爸》……

那个时候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有于蓝这样的老电影人,还有从电影学院来实习的张艺谋、冯小宁、张建亚、谢小晶、田壮壮等年轻人。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于蓝提交了关于发展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和前景展望的提案。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

退休后她依然关注着儿童电影的发展,1994年,于蓝还撰文呼吁“救救儿童电影”。她露面的公开场合不算多,但只要是“关心下一代”儿童电影的事情,便一定要去。

在于蓝90岁生日时,她的好朋友秦怡曾为她写下这样的题词:“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

从舞台走向荧幕,从演员到电影背后的推手,于蓝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再见,永远的“江姐”;再见,永远的表演艺术家于蓝!晚综

从延安开始艺术之路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出生于辽宁岫岩。1938年,17岁的于佩文和同样怀着革命理想的好友从北平出发去延安,临行前好友的母亲送给她“于蓝”的名字,“希望你们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她很喜欢,从此改名叫于蓝。

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于蓝最想做的是修铁路、修桥梁的工程师,她曾说,那时的自己对“艺术”二字毫无理解,只是愿意看戏、看电影。

学业之外,于蓝也经常参加各种业余的戏剧演出。1940年春天,于蓝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从此走上了艺术之路。

抗战胜利前,于蓝演过很多舞台剧,新中国成立后,于蓝开始接触电影。1949年秋天,她第一次登上银幕,主演影片《白衣战士》;1950年,主演《翠岗红旗》。1951年,她正式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扮演了老舍作品《龙须沟》里刁蛮又贤惠的程娘子。

《龙须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话剧,为了更好演出电影版的程娘子,于蓝跑去天桥体验生活,揣摩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幅度,每天记日记,学习体验对象的形态和动作。

那时已经怀孕的于蓝,依然每天在大杂院里跑来跑去。“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是她从延安时期就坚定的表演信念。

1962年,于蓝被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龙须沟》里的程娘子、《林家铺子》里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于蓝的银幕作品不算太多,但这些优秀的中国妇女形象都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1

于蓝在延安。

2

3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