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将
根据《漯河市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应用方案》的要求,7月1日起,我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推广使用“一卡通”行动。(详见今日《漯河日报》6版《我市二级及以上医院 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卡通”就诊》)
生活中,市民看病就医离不开就诊卡。医院推行就诊卡,既方便了医生,又方便了病人,在优化就诊流程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对市民来说,不可能每次都到同一家医院看病,拿着这家医院的就诊卡在其他医院无法使用,以至于患者每到一家医院都要办一张就诊卡。有媒体报道,有的患者手中仅就诊卡就有十多张。医院就诊卡“各自为政”,不仅增加了患者持卡的不便,而且造成了多方面资源浪费,群众对就诊“一卡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早在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三级医院要在2020年前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有条件的医院要尽快实现”。因此,就诊“一卡通”已成为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
我市出台《漯河市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应用方案》,从7月1日起,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逐步取消医院内部自制就诊卡,用社保卡、身份证、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替代,既方便了群众看病,也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因此,实行就诊“一卡通”,通的不仅仅是一张卡,通的更是民意,温暖的是民心。
最后,推广使用就诊“一卡通”后,市民之前办理的就诊卡该怎么处理?就诊卡里剩余的钱怎么办?对于以上问题,有关部门应有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