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7月8日 星期

古代科举都考什么


现在高考科目有公共科目及文理科综合。公共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个别省份还有一门综合素质评价。那么,古代科举都考什么?

唐朝经常考作诗

唐朝的诗人多。因此,唐朝的科举考题也受唐诗的影响,经常出题让考生写诗。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明经、进士是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诗、赋均是有韵的文体,讲究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诗歌要对仗工稳,赋要骈骊顿挫,基本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所以,进士考试最引人注目,常由礼部、吏部或其他朝中要员主持,或者由皇帝亲自命题,多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考中者称“及第”或“夺魁”。及第后,皇帝赐宴,就算具备了做官资格。进士考题也是刁钻古怪,五花八门,让人难以猜测。

诗赋虽是唐朝科举的考试重点,但时务策却是最关键的内容。从《全唐文》中可以发现,唐朝科考的时务策考题内容多涉及具体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教育等内容,都是十分具体而现实的问题,而且要考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宋朝和唐朝一样,考题也重视诗赋和经义,到明代,诗赋就从考题中淡出。

武考既重谋略也重骑射

科举考试并非只有文科,从唐朝开始就有武举,是为朝廷选拔武将的一种方式。直到清朝,武举考试才改称为武科。

唐朝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唐朝的武举也考谋略。

宋朝武举改变了唐朝凭武艺选拔人才的做法,仅保留了骑、步射两项,而且科考用弓不超过当时军队所用的弓力,大大降低了臂力的要求。宋朝武举还添置了谋略的考核。

到了明朝,武举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时,武科与文科一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只会八股文也当不了状元

长期以来,八股文被广为诟病,但明清两朝的科举不只有八股文,时务策仍是重要内容。

有据可查的明朝科举考试中,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策论题目是“安国全军之道”,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时务策是“论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清朝也是如此。比如康熙在位时,发生三次大的战争,即三藩之乱、三征噶尔丹,以及对准噶尔之战,而如何应对这几次战争带来的问题,就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清朝的第十四位状元韩菼就因应答得当而中了头名。殿试考时务策,韩菼在时务策策文中指斥“三藩”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应尽快撤销。殿试结束,担任评卷的大臣把前十名的卷子送呈康熙。康熙正在筹划撤藩,韩菼的对策正中他下怀,遂在韩菼卷的卷首写下“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在考试中敢指责三个大权在握的王爷,可见科举也有其可取之处。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