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达530小时,娄磊就是我市众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服务高考和食博会、到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看望帮扶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当文明宣传倡导员……自200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西城大队副大队长娄磊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达530小时,荣获2018年度“漯河市最美志愿者”称号。7月8日,记者采访了娄磊。
当日上午,在巡逻途中,看到路边的共享单车随意摆放,其中几辆还倒在地上,娄磊走上前把倒地的车辆扶起来(如图),又将其他车辆摆好后离开。
十年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深地铭刻在娄磊的心中,并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在工作中,面对群众,娄磊总是将服务放在第一位。7月3日晚8点多,在太白山路沙河桥东侧通往河堤的小路上,由于夜间乘凉人员、车辆较多,有市民投诉该路段交通拥堵,其家属身患重病突发不适需前往医院,本人被堵在该路段已将近半小时无法及时赶到家送家属到医院。当时投诉人情绪激动,十分气愤。
接到通知后,娄磊当即与投诉人取得联系,12分钟赶到拥堵现场。
“打开双闪跟我们走,我们在前面为你开路!”娄磊带领同事在前方疏导车辆秩序,现场指挥引导车辆通行,十分钟内为患者家属打通特殊通道,让投诉人及时赶到家接住了家属。
在娄磊看来,除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举手之劳的善举也是在践行、传递志愿服务精神。炎炎夏日的一天,娄磊晚上10点多下班回家时,在小区门口看到一对瓜农夫妇带着年幼的女儿继续坚守摊位。为了能让他们尽早回家,娄磊上前将剩下的西瓜全部买了下来,送给小区门卫和邻居们。“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我只想尽力帮他们一把。”娄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