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面对持续降雨,各地水文监测部门彻夜无休,密切关注水情变化,加强高科技装备应用,真正做到测得出、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快,确保百姓和企业安全度汛。
7月12日,航拍鄱阳湖东岸的江西鄱阳县珠湖联圩。据新华社
高频侧扫雷达、手持电波流速仪……“硬核”科技上阵
“在这个身长一米多,重250公斤的铅鱼身上装上流速仪后,利用操纵台和缆道将其依序放到水中,通过传感线将流速数据实时反馈给操纵台。”近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水文站,水文工作人员陈冉向记者介绍了第一手水文资料如何监测。他告诉记者,结合实时水位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流量,利用铅鱼进行实时测量,可以及时修订水位流量关系线,为预警预报洪水,多久涨,涨多高提供有效依据。
进入汛期,洪水来势汹汹,水文站就像侦察兵,利用高科技和多种水文设备,收集河流“前线”的最新情报。
在南京水文部门,V-ADCP、H-ADCP、高频侧扫雷达、图像分析等在线流量检测装备已投入使用,针对中小河道及区域重点河道,还有走航式ADCP、手持电波流速仪等设备实行应急监测。
6月30日晚,在山东黄河孙口水文站,测深仪、GPS定位仪、雷达水位计、ADCP等先进仪器,轮番上阵开展实战演练测报。GIS平台、水情会商系统、自动报汛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使得测报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各个水文站精确的水位信息,为报汛和水情会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湖南,今年汛期实现了气象水文耦合预报,并初见成效。该省水文中心水情与信息化部部长江冬青介绍,入汛以来,湖南水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雨水情通报225篇,访问量超过160万人次。
大数据计算+实测,水文预报是防汛指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不能只依赖机器和数据推算,必须实测。”在此轮洪水过程中,水文部门精密施测,中小河流预报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水位相差仅0.9厘米。山东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武甲庆认为:“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6月22日11时50分,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了重庆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在这次有水文记录以来历史最大洪水中,綦江区紧急转移10万人,无一人伤亡。提前8小时发布的红色预警,正是来自大数据计算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宝贵经验,他们为沿线居民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18年,重庆市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投入运行,不但能实时监测全市和上游相关省市共计5000多个站点上传的各种数据,还能随时用这些数据,通过不同方案,在不同模型上测算出不同情况下不同站点的洪峰值。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