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辉
7月15日下午,记者在际华3515公司院内见到这样一个理发店,店主是位老阿姨,姓张,今年63岁,因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店名就叫张幺发屋。
张幺,本名张玉香,16岁开始学理发,1975年到马路街原国营理发店当理发师。1977年,她到3515公司工作,干了3年车间工,又去厂理发店干了老本行。
2000年退休后,张幺舍不得丢掉老手艺,就在3515院内租间房子干起了理发店。这个门店不大,屋内理发区域大概有10平方米。两把老式的木头椅子,斑驳的漆面散发着旧日的气息。店里摆着推子、剪刀、电吹风等工具,张幺最爱用的是推子,如今换成了电动的。
店面虽然简单,却小有名气。不仅厂子里的人喜欢找她理发,厂外的人也慕名而来,就连住在会展中心的人也都大老远跑来。大家爱找她的原因一是价格便宜,二是手艺好,三是心眼好。张幺说,2000年刚开店时,剪发是一元钱,10年后涨到两元钱;后来物价上涨,理发价涨到三元、四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才涨到五元钱。张幺说:“孩子孝顺,家里不愁吃穿。我只是想给老年生活找个事,图个快乐。”
张幺收获的快乐不仅仅是这些。她还喜欢做公益——每周六去烟厂花园做义工,免费帮人理发。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关门后,她拎着工具,挨门挨户给厂里老年人理发。有位姓翟的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她坚持每月上门给老人义务理一次发。
“幺是好人啊!有次我来理发忘了带钱,幺就说,没钱算了,走吧。”来店里理发的一位陈阿姨说。这些年来,张幺先后带了4名徒弟,全是免费传授技术。
乐于助人的张幺今年6月被天桥街道评为社区最美志愿者。她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服务街坊二十载、理发只要五元钱的张幺就是我市众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张幺在给顾客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