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7月22日 星期

古代城市防涝智慧


入夏以来,暴雨频繁,不少城市遭受洪涝之灾。疾风骤雨中人们发现,一些中国古代的排涝水系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选址和“血脉”是关键

城市选址是我国古代城市防洪防涝的第一条重要经验。历史名城苏州、绍兴、桂林、无锡等,是选址注意防洪的成功例子,历史上也罕有洪涝之灾。

除了城址地势要较高,古人还特别注意城址地形上排水是否便利。古人发现,龟背形地形排水效率很高,选择龟背形基址建城,城内不会出现内涝。查阅中国古代方志和各种历史文献发现,中国历史上曾有约40座各种形态的“龟城”。此外,城址要有适当的坡降。

此外,中国古城防洪有“防、导、蓄、高、坚、护、管、迁”八条方略,其中,最重要的防涝经验,是建设一套完善的城市水系,由环城壕池和城内外河渠湖池组成,这样的排涝系统具有多种功用,被誉为“城市血脉”,其调蓄能力是城内防止雨涝之灾的重要因素。

紫禁城近600年无雨涝

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竣工至今近600年,竟无一次因暴雨致灾的记录,排水系统一直沿用而有效。

紫禁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利用了原有的排水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首先,开凿了绕城一圈又宽又深的护城河,蓄水容量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地平面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面标高44.28米,差约2米,其排水设施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形特点而建。城内庭院都是中高边低、北高南低,雨水首先流入四周房基下的石水槽,亦即明沟。台阶或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则都开有沟眼,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地面或明沟的水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暗沟内,再经支线汇入干线,总汇于内金水河。

以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例,前三殿建在8.13米高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有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名曰“螭首”。每逢雨天,雨水从1142个排水孔喷出,呈现“千龙喷水”景观。

赣州“福寿沟”的启示

中国的古城是军事防御与防洪工程的统一体,其中的佼佼者要数赣州古城,该城900多年前的古代排水系统在防洪防涝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北宋熙宁年间,刘彝任虔州知州,组织人员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里的街道,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规制,建成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字和“寿”字,故名“福寿沟”。全长12.6千米的福寿沟,其排水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因势利导”,利用城市地形的高低落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原理,使雨水和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为防江水倒灌入城,刘彝还根据力学原理,在福寿沟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可谓思考周详,尽得巧妙。如今这仍是赣州城里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据《解放日报》

福寿沟平面分布。资料图片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