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说,2020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长。
“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势均力敌,致使梅雨锋偏强。”他指出,2019年秋季开始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输送也较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偏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偏多。
有专家提出,1998年和2016年的洪灾发生在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形成之后的衰亡期。但今年形势有所不同,是在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之后。这提示相关科研人员和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原因、机理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说,梅雨是我国汛期重要的天气气候系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我国江南地区6月1日入梅。
他表示,今年梅雨有以下特点:一是入梅早,梅雨期长。入梅时间比常年偏早一周,目前还没有出梅,初步预计今年出梅时间将比常年(7月15日)偏晚一周以上,梅雨期异常偏长。
二是雨区重叠度高,长江中下游累计雨量大。南方地区经历了9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湖北、重庆降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已超过1500毫米。
三是单日雨量大,极端性强。入梅以来,有不少县市日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最大日降雨量达538毫米(7月7日出现在江西莲花山),最大小时降雨量达163毫米(6月12日03-04时出现在贵州正安县碧峰镇),极端性很强。
余勇说,受此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长江中下游和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持续处于高水位,长江已发生2次编号洪水,淮河已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汛情可能继续发展,南方多地暴雨洪涝灾害重。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