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将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不过,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真正到来。“三伏天”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立秋多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暑热一时难消。所以,立秋后养生关键还是要防暑降温,同时也要润燥养肺,别急着进补贴秋膘。
立秋养护脾胃是关键
今年立秋,仍在炎热的“三伏天”内,饮食还应以清凉解暑、滋阴润燥为主,可别急着贴秋膘。因为,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人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若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症状出现。可以吃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医生建议,立秋后也可食用一些如蜂蜜、百合、山药等,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使体内湿热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
没食欲多喝消暑粥
中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人体出汗很多,加上脾胃失调,容易出现倦怠、厌食、体重减轻、心悸、失眠等“苦夏”症状。
如果夏天胃口差,建议少食多餐,煮些容易消化的消暑粥喝,医生建议,饮食中可以加些赤小豆、薏米、莲子等,有助于健脾祛湿。
要想摆脱苦夏,在适当吃些苦味食物的同时,还需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生冷食品和甜食等,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伏天里,很多人有入睡困难、早醒等症状。因此,晚餐不要过饱,不要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中医讲究睡“子午觉”。中午睡一觉,有助于养心的同时也能恢复体力和精力。不过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容易昏昏沉沉,也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食疗润肺防温燥
秋主燥,今年在中伏立秋,盛夏威力虽仍在,但还是要注意防燥邪了。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秋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干咳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
要让肺健康工作,立秋后还得注意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清肺润燥的食物可选择梨、甘蔗、橙、萝卜、丝瓜、白菜等。梨清热降火,对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脾为肺之母,健脾的食物对肺脏也有保护作用。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作用,是秋天的适时补品。此外,莲藕也是不错的选择。也可适当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材,如玉竹、沙参、西洋参(花旗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口干、咽干,可适当喝点淡盐水、蜂蜜水。
■推荐饮食
食疗能润肺降火
雪梨银耳汤
资料图片
做法:雪梨、银耳、贝母、白糖各适量。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一同煮30~40分钟即可。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陈皮冬瓜二豆粥
做法:冬瓜、陈皮、扁豆、黑豆各适量。将冬瓜洗净去皮切片,与洗净的陈皮、扁豆、黑豆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烂,调入盐即成,有健脾祛湿消暑的功效。据《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