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对许多人来说比较遥远,然而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家长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痛。这些孩子虽然有正常的听力,但是无法和普通人甚至亲人正常沟通。他们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因此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相比,患自闭症的孩子更加需要社会的关爱。
目前认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的神经精神发育异常,幼年即可被发现。其典型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并伴有感知觉、情绪及情感等异常表现。孩子常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语言能力滞后,难以与人交流。目前未能发现明确的致病原因,只是发现遗传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性因素为主。
作为一种神经精神类疾病,自闭症的诊断主要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做出。如果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情感表达等能力与同龄孩子不同,就需要由专业的医师通过评分量表来评估是否属于自闭症范围还是其他的疾病,以及自闭症的严重程度。这些评分量表并不是简单地打分,而是通过观察孩子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流、情感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来判断其神经精神发育状况。
因为对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明确,至今也没有一种特效药物或是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的自闭症患者,被采用的治疗方法超过百种,其中公认的并普遍使用的是特殊教育和行为训练。行为训练中,感觉和听觉统合训练被普遍应用。感觉训练如拥抱疗法、触摸疗法。而听觉统合训练实施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包括听力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和言语治疗学。通过教育和训练促进患儿语言发育,使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得以提高,可以进行基本生活和学习。这种教育和训练需要家长、儿科医师、心理学家、特殊教师、行为治疗师和语言师等共同完成。由于父母是相伴患儿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家长在自闭症治疗中所起的作用远超过医务人员。
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期的效果和是否有早期治疗并坚持,是否有个体性系统化训练以及病情本身的严重程度等综合因素有关,不同的孩子差异很大。一部分孩子通过早期系统地有效干预,是有可能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市六院提供
■本期解答专家
陈素环,市六院儿童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分会委员,市科技拔尖人才,市儿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之一,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曾先后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宝篮贝贝早产儿早期干预及脑瘫康复中心进修学习,擅长早产儿、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在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治疗上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