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9月18日 星期

热心肠的于振伟


□本报记者 朱 红

“这儿疼对不对,我按的时候是疼还是酸沉?”9月16日上午,在市区受降路于氏济恩堂店内,37岁的于振伟一边给一位男士按摩,一边询问他的感觉。

于振伟开朗乐观,乐善好施,会一手针灸、按摩手艺,还会熬制膏药。2008年汶川地震,于振伟捐了4000元,从此走上公益路。于振伟跟随漯河的公益团队,经常趁周末、节假日,到福利院以及老窝、黑龙潭等地敬老院,免费为老人按摩、针灸、送膏药。

疫情期间,热心肠的于振伟得知有个农户种植的香菇滞销,就在各个微信群里帮忙卖。配送香菇时,他又带着店里的员工,帮忙将香菇送到各个接收点。

于振伟还资助了多名贫困家庭的学生。2017年8月底,于振伟资助了三名刚考上大学的贫困生每人2000元。前几天,一名周口的贫困学生考上了新乡医学院,通过朋友求助于振伟,他立即捐助了一万元。

“我能帮就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于振伟说。

每年漯河晚报的“暖冬行动”,于振伟都积极参加,捐款捐物。2018年于振伟捐了价值一万元左右的膏药和棉鞋,2019年他将65双崭新的棉鞋送到了漯河晚报“暖冬行动”小组。截至目前,于振伟累计参加公益活动1000多次,资助9名大学生完成了学业,累计捐赠20多万元。

于振伟是于氏济恩堂救苦膏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8年8月,“于氏救苦膏药”被评为漯河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于振伟还是“手边的风景——残障青年按摩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帮助30多名听力、肢体和轻度智力障碍残障青年学会了按摩技术及熬制膏药,扶持11名残障青年独立开店,顺利脱贫。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于振伟也获得了“漯河好人”“漯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