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
秋冬季节,全球疫情非但没有起色,反而进一步恶化。全球单日新增病例纪录频频刷新,累计确诊病例数突破3000万。除美国外,巴西、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国同样成为“震中”,一度复工复产的欧洲再次迎来疫情高峰。“第二波疫情来了吗”,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第一波疫情的单日新增病例数几近为零,且持续相当时间后,再出现大量增加,才可算是“第二波”疫情。反观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疫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其他地区近来新增病例数的迅猛反弹,更像是防控放松后第一波疫情的“第二个高峰”。而无论科学上如何定义疫情进入第几个阶段,在战疫胶着的情况下,随着北半球国家进入秋冬季,防控压力都与日俱增。一来,冠状病毒在秋冬的传播能力强于春夏,而此时人们又以室内活动为主,密闭环境和人群聚集容易为病毒传播提供便利;二来,秋冬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流感与新冠肺炎在临床表现上并不易鉴别,加大了治疗难度和扩散风险。可以说,全球抗疫形势异常严峻、不容乐观。
既然中国实践已经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可防可控,那么为什么从全球范围看,疫情愈演愈烈,而且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严重不平衡?专家普遍认为,这与此次病毒的特性有着极大关系。新冠病毒传播力极强,但致死率不高,这也导致各国政府和民众重视程度迥异,一些国家出于种种原因,将其定性为“大号流感”,甚至放任宣扬“群体免疫”。病毒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最终左右战局的,不仅仅是国力强弱、医疗水平高低,更是各国的实际治理能力和抗疫为民决心,以及民众的集体观念和自律精神。而中国的优势,恰恰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这也导致病毒在全世界滚雪球式蔓延,并已造成近百万人失去生命。
从寒冬到金秋,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守护家园、守护彼此,也证明了“举国同心,其利断金”。让我们全力以赴,打好秋冬季防疫这场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