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23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会议指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是:在坚持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贯彻《企业法》健全内部领导体制、推进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投身国内外市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快技术进步、坚持从严治厂和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8个方面下苦功夫,花大力气,特别是要做好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1991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北麓,满功率发电后,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
全国人大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首次公开拍卖破产合资企业
1992年8月28日,破产的天津辛普森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的财产被整体拍卖给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这是内地首例公开拍卖破产的中外合资企业。
三大证券公司组建
1992年9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组建三个大的全国性证券公司,即华夏证券公司、国泰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公司。三大公司分设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注册资金均为10亿元。
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积极稳步地放开价格和经营,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4月1日,全省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河南人民与粮票正式作别。全国的粮食价格逐步全面放开,实行了近40年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被取消,粮票也就理所当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京九铁路开工
1993年5月2日,京九铁路全线开工。21万建设大军累计打通隧道56公里,架设桥梁1100多座,修建车站210多个。京九铁路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最长的双线铁路干线。它北起北京西站,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纵贯9个省市、108个市县,绵延2397公里。
国内首台586电脑诞生
1993年11月4日至6日,我国第一台586电脑在联想集团第16届技术交流会上登台亮相。586电脑是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微机,也是中国个人电脑时代到来的最早信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成功
1994年2月8日下午4点3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腾空而起,直奔太空。“长征三号甲”是专门为发射我国新型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
《劳动法》出台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企业单位用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劳动法》最重要的规定之一,是保护职工权益,也是保证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
开征个人所得税
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条例》共47条,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办法等做了规定。
全国实行五天半工作制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的工作制度。199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自3月1日起,将职工工作时间改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即每周5天半工作制。
大亚湾核电站投入运行
1994年2月1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它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双休日改变生活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重新发布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双休制的推出,这标志着中国在职工休息权上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全党学习孔繁森
1995年4月14日,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孔繁森学习活动的通知。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主动进藏工作,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他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出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
“211”工程正式启动
1995年11月,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由中央拨出专项资金,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好我国的100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