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

预付费蟹卡到底便宜了谁


近年来网上购蟹逐渐流行,为了能一饱口福,许多人选择在螃蟹上市前就买好商家推出的蟹卡蟹券,但卡券兑蟹难、商家超发空转现象多、消费者投诉维权难等问题也在大闸蟹消费市场上广受争议。官方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消费者也需要注意仔细甄别。

兑蟹难

以次充好现象很普遍

最近一段时间,各家大闸蟹专营店和电商平台商户推出的蟹卡热度居高不下,但是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蟹券兑换阳澄湖大闸蟹却没那么容易。

“我买的蟹券明明是12只母蟹,兑换之后却发来了3只公蟹”“我买蟹券的时候写着4两重,兑换来的螃蟹也就3两出头”“给我的是不是阳澄湖大闸蟹也就不计较了,还有好多死的”……很多消费者发现,蟹券兑换来的螃蟹与商家宣传的有很大出入,以次充好、斤两不足的现象十分常见。

维权难

利用时间差钻空子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蟹券的产品属性特殊、使用“窗口期”短、生效期长等因素,消费者维权困难,电商平台也难以监管、鉴别。

一家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蟹券的有效期往往是3年左右,一般消费者可能会在购买蟹券当年无法预约到螃蟹后来申诉退款,但商家会以蟹券明年还可以兑换为由拒绝退款,平台夹在中间也很难处理。”

预付费

“现货”变“期货”存风险

面对礼品属性逐渐增强的蟹卡,不少消费者选择将其转手,倒卖蟹卡也成了“黄牛”们一年一度的“好生意”。

一名专门回收各种礼券的“黄牛”告诉记者,券面值价格大都虚高,销售价格一般在6折左右,回收价格普遍低至3至4折,最后再以票面价格的4折到5折回售给经销商。这样一来,蟹券兜一圈,自始至终谁也没见到大闸蟹,“黄牛”和商家却都已从中获利。

乍一看是“皆大欢喜”,但这个循环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干扰。“无良商家仅通过金融手段就可以赚取大量资金,这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最终结果就是螃蟹价格不断抬高、假货充斥市场,这些恶果还是需要消费者买单。”一名法律专业人士说。据《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