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王 培
她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记录晚年幸福生活,虽然已经年逾八旬,但她坚持创作,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她就是85岁的陈花鸽。
热爱诗歌 坚持创作
近日,记者来到嵩山东支路一个小区,见到了陈花鸽。她的家里布置得整洁温馨,温暖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陈花鸽正坐在窗前构思写作。
陈花鸽老人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她有五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从事文学创作,受女儿影响,她也对诗歌产生了兴趣。70多岁时,她提笔开始写诗,记录晚年幸福生活。平时,她喜欢看报纸杂志,看到不错的诗歌或文章,她都会特别留意,揣摩研究,向别人学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写诗。“只要有灵感,不管是什么时候,有时候半夜我也会赶紧在手边找到纸笔记录下来。接下来,还要多次对诗句进行构思、揣摩、修改,最后完成创作。”陈花鸽表示,自己以写诗为乐,晚年生活也因为诗歌而更加多彩。
在陈花鸽家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诗册,里面都是她的作品。“这是我平时创作的诗歌中的一部分,让别人帮我打印出来,装订在一起。”陈花鸽说,虽然自己在写诗方面的造诣还远远不够,但是丝毫不影响创作的热情,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写诗,多年来坚持学习、创作,至今已经创作几百首诗了。
以诗为伴 赞美生活
在陈花鸽看来,诗歌就是每天陪伴她的挚友。“莫道桑榆晚,尚有霞满天……”翻看陈花鸽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生活的态度非常乐观。“我在年轻时经历过一些苦难,但那时我也想不到如今会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很知足。”陈花鸽说。
写诗需要灵感,陈花鸽的灵感便来自幸福生活。“四代同堂聚,杯盏交错喜。”这是抒发家人欢度佳节的欣喜之情;“一望无际花正开,祖国无处不芬芳。”这是目睹祖国繁荣发展的欣慰之情。“有时候两三天写不出一首诗,我也会苦恼,不过生活就像宝藏,最终会给我灵感。”陈花鸽说。
陈花鸽的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温情的故事。采访时,陈花鸽的脸上始终挂满笑容,和她的作品一样,蕴含着感染人心的力量。
身体健康 乐享晚年
已至耄耋之年,陈花鸽依然精神矍铄。在她看来,这与充实的晚年生活关系密切。除了写诗,陈花鸽还有一个爱好是种菜。由于家住一楼自带小菜园,她便种了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
为了照料小菜园,陈花鸽几乎每天都要给蔬菜浇水、松土,颇有几分田园生活的意味。而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正是她最欣赏的诗人之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闲适生活有几个人不向往呢?”陈花鸽说。“围篱耕作效先贤,都说我的田园美……”创作出现瓶颈时,陈花鸽喜欢坐在小菜园中,一边呼吸自然的芬芳,一边汲取创作的灵感。
用诗歌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陈花鸽的晚年生活变得充满诗意。“我比较幸运,能与诗歌结缘。其实老有所乐并不难,要有热爱生活的心和发现美的眼睛,找到自己的兴趣,让晚年生活充实起来。”陈花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