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庆邦最新短篇小说集《心事》发布。刘庆邦面对生活时用冷静、耐心和介入的勇气,传达出近距离观照生命的挚情,以直面现实、率性、坚韧的写作,征服了众多读者。
收入22篇有关爱情的小说
刘庆邦在圈内一直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据刘庆邦介绍,《心事》一共收入了自己的22篇有关爱情的小说。“从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写小说就涉及爱情小说,到去年发表在《收获》上的最后一篇《托媒》,前后跨度40多年。”
在《心事》中,刘庆邦用精炼的笔法,展现了质朴天然的人情世道与至纯至美的人间真情。故事里有痴痴守望未婚夫的农村少女,有深爱妻子的矿工,有在困境中惺惺相惜的恋人……通过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表述,呼唤人性的澄澈纯净,传递了作者关于“爱”与“美”的美学理想。
在新书发布会上,刘庆邦说,“生活是淤泥,爱就是荷花”,他认为爱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发乎生命的本能。他说:“我觉得爱的本质是善良,是付出,是尊重,是不伤害,甚至是牺牲。它不是恶,恶的人得不到爱情。不是索取,不是占有。我是从本质上这样理解爱,爱首先是善良,这是爱的本质。”
像采煤一样写出来的小说
《心事》中收集的篇目有不少是矿工的爱情小说。刘庆邦曾在煤矿上生活了九年,他将矿上的生活比作“炼狱一样的经历”。
目前,刘庆邦已写了四部煤矿题材的长篇,还有大量的中短篇。他说:“煤埋藏越深越纯,发热量越大,我就是在矿井里继续深入开掘,希望自己像采煤一样,写出来的小说也是越来越纯,发热量越来越大。”
刘庆邦最为广大读者熟悉的中篇小说《神木》,被改编为电影《盲井》,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刘庆邦认为文学既有审美功能,也有反思功能,写作应当从个人内心出发,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当读者提问应该如何写作好的爱情小说时,刘庆邦给出的回答是:用思想升华情感,然后才能写出完美的作品。先是生活,后是小说。据《广州日报》
《心事》
刘庆邦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家简介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生于河南沈丘。著有长篇小说《红煤》《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20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