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免不了想购物或囤点儿东西,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在古代有没有类似“双11”的“购物节”呢?古代商人又是如何来促销、打广告的?
古代的“购物节”
古代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交通也不怎么便利,大家往往会等到集市到来时,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尽量买齐全。尤其逢年过节,集市上人来人往,成交量很可观。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就是古代的“购物节”。
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周时期。《易·系辞》里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在唐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好,集市在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之规。比如,集市设有“市令官”,负责管理市场交易,在午时击鼓三百下,商人才能入市,散市也有固定时间。
集市影响久远,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有“赶集”或趁墟等说法。《清明上河图》对集市的热闹情景,也有所展示。
重要节日带来的商机
除集市外,古代商贩还会利用一年中的重要节日,集中开市售卖货物,种类比平时齐全得多,人们也趁机“剁手”。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提到过自己在集市上的见闻:“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举个例子,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为了热热闹闹过个年,人们会提前很久置办年货:新衣服、鞋袜、米面、鞭炮……专为出售年货而举办的集市,叫“腊月集”。
至于清明节和寒食节,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还要祭祖、追思先辈,市场上会有很多相关用品集中出售。宋代的孟元老写过一本《东京梦华录》,其中记载:“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场面相当热闹。
打广告、搞促销
古代商家促销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基本就是敲锣打鼓招徕顾客,或高声叫卖、挂幌子等。
等印刷术推广后,宋代,商家的广告就更有意思了。比如那则大名鼎鼎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广告。这则广告中间印着针铺的标志“白兔捣药图”,下方是广告具体内容:“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写明如果有客商大量购买,会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有意思的是,古代商家也有类似现在的试吃服务。《梦粱录》记载,当时有的小商贩兜售果子干货,会先将小份食物分发给客人,有点先尝后买的意思。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