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好比国之气血,为社会补给能量,给国家增强活力。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谐蕴含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也昭示着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它强调的是滋生人的心灵和谐与自由;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要求的是和睦相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崇尚的是合群聚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的是天人调和、天人合一。而在不同文明的关系上,它所强调的是善解能容、和而不同。
春风化雨解纠纷的郑娟就是我市众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本报记者 陶小敏
郑娟是我市一名人民调解员,是源汇区司法局驻源汇区信访局郑娟调解工作室主任。自从事司法工作以来,她扎根基层、走家串户,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用法制宣传、人民调解为百姓安居乐业筑起了一道和谐防线。
作为一名派驻信访局的人民调解员,郑娟面对的往往是情况更为复杂的信访案件。但不管面临的情况多复杂,她都用真心、真情和耐心,在春风化雨中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
因为一起家庭财产纠纷,80多岁的周某拄着拐杖来到源汇区信访局上访。正值郑娟调解工作室成立,郑娟第一时间接受了源汇区信访局的委托,对该纠纷进行调解。通过查看资料、会见各方当事人,郑娟逐渐摸清了原委——周某与丈夫系再婚,再婚后双方共同居住在源汇区某处房产,2012年该房产被拆迁。2015年房屋回迁时,周某丈夫已去世,其继孙违规签订了拆迁协议,并实际占有了该房屋。由于周某与其继子、继孙关系恶化,一直在外租房居住无家可归。无奈之下周某诉至法院,要求主张其房屋所有权。后法院经过一审、二审判决,撤销了其继孙签订的房屋补偿与安置协议。但因种种原因,现状依然无法改变,周某还是一直居无定所且老无所养。法院也曾主持协商但调解未果。周某屡次上访,此事一度陷入僵局。
郑娟实地走访、了解双方诉求。其继子家庭条件简陋,一家三代需要有遮风避雨的地方;老人则表示需要有人赡养以安享晚年,但坚决不愿与继子一家继续生活。结合双方诉求,并多次请教相关人士,郑娟前后共为双方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最终,郑娟提出的房产归周某继子、其继子一次性给予周某8万元补偿且每月另给周某1500元抚养费的方案,使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协议。双方对郑娟都十分感谢。
这只是郑娟众多调解中的一个案例。她始终秉承让群众满意的原则,从法律、情理等角度多方调解。“能帮大家解决一点问题,我觉得自己挺有价值,内心很满足。”郑娟坦言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自2006年以来,郑娟参与调解的纠纷总数达700余件,成功率达98%,其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调解员、河南省调解能手、漯河市十佳市民、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司法行政先进个人、优秀司法所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