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

打工有劲头 日子有奔头


□本报记者 齐 放

把一束假发分成多股,用塑料布将上段包住,再用皮筋将假发扎到小木棍另一端,然后在木棍上缠绕固定……12月12日上午,在舞阳县九街镇吕湾村舞阳进财假发工艺制品厂的生产车间里,57岁的张东贞熟练地做着手中的活计,笑容浮现在脸庞,显得轻松、从容和自如。

“我在村里上班不但能照看5岁的孙子,一个月还能挣1000多块钱。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感觉格外有底气!”张东贞边忙边对记者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咋也想不到有一天能坐在厂里当工人。我上班第一个月拿到工资时高兴得哭了……”

2014年9月,张东贞的丈夫因为眼部患有白内障视力模糊,不慎从家中平房上摔下导致残疾。2015年6月,张东贞又因癌症动了手术。当时,她的女儿和儿子都在上大学。家中积蓄花光后还负债累累,这个昔日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2016年底,张东贞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让吕湾村8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日脱贫,与吕湾村结对帮扶的舞阳县烟草局以及村两委干部多次到外地考察市场、物色人才,于2016年成功招引了舞阳进财假发工艺制品厂落户吕湾,作为扶贫带贫车间吸纳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人来务工。

假发工艺制品厂2016年5月建成,因病致贫的张东贞同年8月就被安排到厂里工作。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张东贞,在不能干重体力农活的时候,突然进了工厂,让她百感交集。她在厂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点点地熟悉岗位工作,然后用粗糙的双手摸索着去做细致的手工活。边学边做,一个月后张东贞拿到了平生第一次工资。

拿到工资后的张东贞当时就哭了,她的泪水中,有难过,但更多的是高兴和感恩。她说:“当时家里很困难,我感觉很无助。村里让我到厂里上班,平生第一次拿到工资,那一刻真的是太激动了!”

据了解,村里利用发展假发产业解决富余劳动力的问题,仅留守妇女就有40余人实现了就近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16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在1.2至1.8万元之间,顺利实现了脱贫。2017年,吕湾村实现整村脱贫,张东贞一家也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假发工艺制品厂负责人赵进财表示,五年来工厂生产经营稳定运转,年均实现产值65万元左右。未来,工厂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不但能吸纳更多村内劳动力,也让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