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

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


2020年,一个颇为跌宕的年份,注定会在史册里留下深深的印痕。

我们从未像2020年这样,被影响全人类的疾疫困住脚步;但我们也因此激发出巨大的勇气和热情,去接受和参与每一种变化,去怀念和珍惜往昔的美好。

这一年,因为疫情,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生活都被改写,也因为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危机,文化产业不同层面都在接受改变,开始摸索新的出路。

或许你会感慨,2020年没完成最初的愿望,或许你好想“撤回”“重启”这一年。那么接下来这份关于文化事件的盘点,希望带来一份供你参考的“回答”。愿你我温暖有力地开启2021年。

1

抗疫文化作品

2020年的开始,一场疫情突如其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文化作品担当的角色、承担的使命,是记录者。

写作者用文字,影视创作者用镜头。荧屏上涌现一批以抗疫期间真实故事为基础的影视作品,抗疫剧《在一起》《最美逆行者》,纪录片《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中国医生战疫版》等;而普通老百姓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疫情对日常生活点滴的影响,如武汉小哥拍摄的vlog《武汉日记2020》,还有弥漫人间烟火气的《温暖的一餐》《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余生一日》……

透过一帧一帧的文字和光影记录,我们如此回忆和疫情有关的2020年。

2

故宫建成600年

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

600年过去,宫墙如旧,故宫却变得青春、平易近人。一到北京下雪天,故宫就热闹非凡,人比雪花还多;修复珍宝文物的匠人,成了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网红“男神”;一小件故宫文创产品、一支“紫禁城雪糕”都能受到热捧,《故宫日历》成了岁末最抢手的日历。《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影视、综艺,让尘封的历史散发光彩和魅力。

紫禁城600岁,我们在思考:如何让中国的历史遗迹,都成为年轻人的最爱,成为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

故宫

3

电影业的停滞与重启

疫情来袭,中国电影业按下“暂停键”,观众暂别影院长达178天。

今年春节,《囧妈》选择在某网络平台免费播出,成为历史上首部网络在线首播的春节档热门电影。

《第一次的离别》是今年7月影院复工后第一部上映的新片。片名仿佛是停滞半年的电影业的隐喻:离别时间无论多久,我们始终都在等待与美好重逢。

电影业重启,伴随着一些颁奖礼、电影节的举行——线上成了主要阵地。大家相聚电影节,都更关心“疫后电影业如何突围”。同时,一些新机遇正在生长。通过互联网,很多电影能够以更便利的方式跟观众见面,像《春江水暖》通过网络形式和观众见面,有些中小成本电影也通过网络展示。因为疫情,大家发现,必须让行业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4

疫情期间文化产业“云端自救”

2020年,“云时代”“云端见”成了各种文化场所和消费空间的流行形式,危机推动一些文化产业找到“新赛道”。

疫情期间,布达拉宫进行了1388年历史上首次直播,51分钟有92万网友“云游”布达拉宫;很多国宝真品无压力地展示在千万人面前,甘肃省博物馆拿出此前极少亮相的“马踏飞燕”真品,三星堆秀出了“祭山图玉边璋”。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解说员,和李佳琦于同一时段8点档开播,很多人竟然被迷住了,解说员讲两个小时都难以下线,被称为“让我放弃李佳琦的男人”。

书店可以点“图书外卖”,云端演出层出不穷……疫情不能阻止文化生活,动动脑子,换个形式,精彩依旧。

5

影视剧、综艺、游戏的“她时代”

这一年,也许你追过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也许你为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投过票加过油,工作之余还玩过《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江南百景图》……“霸屏”的女性面孔多起来,我们迎来“她时代”“她经济”。

近年来的舆论场,中国女性拥有更多话语权和表达空间。市场上为女性量身打造的文娱产品数量激增,以女性为表达主体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女性在社交空间的活跃表现,也为影视创作、文娱产业注入血液和活力。

6

李雪琴与脱口秀出圈

提到脱口秀,前些年我们只能努力憋出三两个名字,今年,脑海里能浮现出一群人的面孔。

李雪琴成了今年名气极高的脱口秀表演者。作为北大毕业生,李雪琴的职业发展经历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梗。因为打破套路的策划走红,又站到了脱口秀舞台上被全网认可,进而成为风格独树一帜的公众人物。有头脑,有趣,有自信。这样的配置,让李雪琴的成名富有合理性,也让我们很期待她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李雪琴也为脱口秀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涂上乐观的色彩:可别小看脱口秀,配置要求很高的!

悬疑剧和“短剧集”升温

2020年横空出世的“迷雾剧场”,以《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剧“封神”,将这一类型影视剧推到舆论场的焦点。同时,也掀起了网络“短剧集”模式的狂欢。另外,女性悬疑网剧《白色月光》《摩天大楼》也获得不错的成绩。

网络短剧集的传播“能量”超乎想象,《隐秘的角落》把“一起去爬山吗?”变为爆红网络的段子,也将童谣《小白船》变成让人不寒而栗的“战歌”;优质作品的启发意义大于观剧“爽感”,《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直击社会正义、女性权益等社会“痛点”,年轻一代观众在悬疑网剧里有所思、有所得。

“迷雾剧场”的成功,使网剧不再是快产快销、品质低劣的代名词。只要全力以赴投入时间和诚意,就能得到市场的肯定。

五条人和乐队文化

《乐队的夏天2》在邀请五条人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想到他们会火成今天这个样子。不能否认的是,五条人的出现,让这场属于夏天和乐队迷的约会,充满了意外惊喜,也拓展了大众对乐队文化丰富性的理解。这支来自广东小县城的乐队,已辗转于各种大型演出现场的舞台,变成本年度值得回味的文化符号。

从去年的九连真人到今年的五条人,可以说,对那些坚持本土文化、珍惜乡愁的乐队,大众始终葆有一份特殊的好感和痴迷。他们生于质朴的土壤,又不改初衷地笃信原生环境的价值,并自信地告诉全世界:我们认同且喜爱自己的模样。

在这一年的尾声,一个四川甘孜的20岁藏族小伙子丁真,在社交网络爆红。网友爱丁真什么呢?首先是看脸的,这一张脸,被评价为“野性又纯真”,笑起来纯净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当这个藏族男孩被网友们发现之后,一举一动花式承包微博热搜。丁真是“远方的少年”,他的家乡坐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给不少网友上了一堂地理科普课——网上发出惊叹“原来丁真是四川人”的声音不在少数,还来了一场各地“抢丁真”的热闹。

在理塘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中,丁真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对远在远方的人寄予童话般的遐思,未尝不是好事。只是我们都该更慎重投出这一束关注的目光,尊重他们的生活空间,少一点跟风、消费和炒作的猎奇心思。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10月,等待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夜晚,已经成为近年来大众不愿放弃的“仪式感”。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一位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显然,这个名字对国内读者是“冷门”的。但她自身“毛毛虫变蝴蝶”的命运,持续超越和克服自我的人生,亦能给我们深刻启发。

到了来年10月,大家依然会围观“文学奖花落谁家”的热闹。只是,对待这样一个当前世界范围影响最大的文学奖项,或许我们要摒弃“冷门”和“实至名归”这两种简单粗暴的评价口径,而是努力离文学更近,离作家更近。起码,在那一个夜晚之后,你的书单里会增加几本书。

据《中国青年报》

7

8

9

丁真走红

10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