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傅振南
整理:本报记者 于文博
2013年3月,我按照组织安排进入新疆,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我的工作地点被安排在位于新疆东北角的边陲小县——伊吾县。在这里,我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如今,伊吾县对于我来说,再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陌生地名,而是一个充满着感情的地方。
远离家乡来到僻静县城
伊吾县城建成区面积不足1.2平方公里,在册人口五千,常住三千。整个县城面积很小,围着县城转一圈只要一个小时。天一黑,路上就很少有行人,晚上散步一圈只能碰到十几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同事。
刚到伊吾县,虽然有诸多不适应,但我的内心变得很平静。在家的时候,晚上十一二点外面还很热闹,灯火通明,到了这里,周围忽然安静下来,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我觉得自己的心也变得敞亮起来,一些以前没有想明白的事情,在这里都感觉明白了许多。
全身心投入工作
初到伊吾县,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很新鲜,同时也感到很陌生。随着和同事、当地居民接触次数的增多,我对伊吾县有了新的感觉。
我所在工作单位是县住建局,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五人,完全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县城正在建设的西城新区,许多工程出现问题。为了能尽快投入到工作中,我对以往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成因进行分类,逐条列出造成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制定预防和解决方案。伊吾县一些人员业务能力较差,很多事情需要反复说明。在这种磨合中,我和当地同事的沟通逐渐增多,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慢慢地,真正和他们融入到了一起。
在和当地人的接触中,我也逐渐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质朴。在当地,我资助了一个女孩儿上学。这个孩子在校学习很好,给我打过两次电话,向我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言语中充满感激之情,这两个电话让我十分温暖。
足迹遍布伊吾县
因为工作性质,我需要经常到伊吾县各个工地查看,提供技术方面指导。从2013年至今,我跑遍了伊吾县大部分基础设施工地,对各地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淖毛湖镇距离伊吾县城八九十公里,每年风力在五级以上的天数有二百三十多天,八级以上的有一百一十多天。这个地方我去过很多次,2014年,我和几位设计人员去那里考察,当天风很大,我们迎风前进,结果一个人的眼镜被刮走了。还有一次我们开着规划站的车到这里查看,淖毛湖的风沙打掉了车漆,黑车变成白车,光滑的车玻璃全成了磨砂玻璃。
遗憾未能陪父亲走到最后
从2013年到新疆至今,我已经在那里度过了两年多,对于家人,心里有很多歉意。其中,最让我觉得难过的,还是父亲的事情。
2013年,我来到新疆,到了这里没多久,家里人打电话告诉我,父亲被查出肺癌,住院治疗了,得知以后,我心里十分担心,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无法返回家乡,陪伴在父亲身边,虽然家里人也一直在宽慰我,但我心里依然觉得很难过。2014年12月,父亲去世,在父亲治病的这段时间,我虽然回家看望过几次,却没有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这件事一直是我的遗憾。
经过这么长时间,我对伊吾县已经有了和初来时截然不同的感情。除了我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我也关注着伊吾县的其他事情,为它的每一点变化由衷的感到高兴和骄傲。我相信,伊吾县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明天一定更加美好,想到自己也能为伊吾县的建设做出点滴贡献,我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