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辉
阅读是一个有效的语言积累过程,是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多读书固然有益,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怎样才算把书读好、读到位呢?我认为,必须给阅读一个深度,这是有效阅读的目标。
首先,熟之,读得佳句在胸。这是对好书、可以反复阅读欣赏的书籍而言。叶圣陶文章熟读的过程,也是读者逐步体验、感悟的过程。
其次,入之,读得自我陶醉。如果达不到这种境界,那么这篇文章也就难得其中的意义。入进去,是性情的陶冶,是情感的交汇。我们有些同志经常拿着书读,却常常被无端的事情打断,难以进入陶醉的境界,也就谈不上心灵上的享受。
再次,疑之,读得自能生问。阅读贵在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收获,这是阅读甚至治学之理。作为教师,读书不光是自我的需要,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我们时不时在求得知识、积累知识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疑问。若将疑问轻易地放过,又如何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读书,比普通人平添了一种责任!
给阅读一个深度吧!我期待,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读出美文的内涵,读出自我的精彩!
作者系漯河二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