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木
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长篇小说《哈扎尔辞典》是一部民族志,写一个幻想中的民族哈扎尔人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传说及其各种轶事趣事。帕维奇打破了小说的固有界限,创造性地以辞典的方式来结构小说,通过词条的巧妙拼贴,把史诗与传说融合进了魔幻的气氛之中,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挑战。
帕维奇给此书的由来赋予了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9世纪,阿捷赫公主坚守哈扎尔人独有的捕梦者宗教,相信梦中人能在不同人梦里穿越,捕梦者通过采集人的梦,可以整理出关于“第三天神阿丹•鲁阿尼”的知识,从而获得宇宙的秘密,并无限接近上帝。公主和她的爱人各写了一本书,书中讲述捕梦法以及如何获得第三天神神性的方法。这两本书即《哈扎尔辞典》的源头,由两人所写,就有了阴阳本的区别。此书令魔鬼们害怕,他们让公主的爱人死去,公主也被剥夺了说话能力,书散失了。那些无意中悟出盗梦真谛的人们曾两次试图将书还原,他们根据梦境和零星线索,分别在1691年和1982年出版了《哈扎尔辞典》,但他们的尝试都被魔鬼阻断了。到1982年,第三天神的神性处于高峰期,三个魔鬼担心三个盗梦人成功收齐辞典,就杀死其中两位,把另一个关进牢房,使这个知识再次成为断片。这些断片汇集成了第二版,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哈扎尔辞典》。
《哈扎尔辞典》有阳本和阴本两种,据说并无多大差异。我手边的是阳本,全书主体部分包括《红书》《绿书》《黄书》三部分,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古犹太教关于哈扎尔的史料。所以说,很多词条都有三种不同的解释。这些词条蕴涵着帕维奇对于语言本身的独特而深邃的思考, 展示了想象力和语言本身所有可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帕维奇给予我们的这个幻想的世界,充满魅力,让人过目难忘。
这是一部关于盗梦和秘密的迷宫式的辞典体小说,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将有关哈扎尔的历史、宗教、信仰、风俗、轶事在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不同宗教背景下不断重述,时空倒错,回环反复,在作者叹为观止的想象力之上,哈扎尔的历史始终扑朔迷离,却又呼之欲出。全书包括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历史线索和魔幻线索。历史线索即作者明确告诉我们的,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哈扎尔大论辩,目的在于帮助哈扎尔可汗选择宗教。在可汗邀请下,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代表都汇集到哈扎尔首都,举行了一次大论辩。对于辩论结果,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的说法。由于哈扎尔人自己写的历史已湮没无闻,只能通过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文献来佐证这次大论辩的结果。但三个宗教记载的结果相互矛盾,都认为自己是胜者。哪种说法为真,书中没有明言,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魔幻线索始终隐藏在历史线索这条明线之中,让人如处梦境。
帕维奇说:“梦是魔鬼的花园。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梦早已被梦过了。”我们过的不过是别人剩下的日子,做的不过是别人剩下的梦。一个人非正常的死亡乃至一个民族的消亡,都有其不可规避的必然性。长长的路再也没有可能走下去了。没有走过的路,永远陌生。幸福和不幸,不过是来人间经受苦难的两种不同的说法。糊涂有糊涂的幸福,清醒有清醒的痛苦。《哈扎尔辞典》里说得好: “倘若你已苏醒却未觉痛苦,须知你已不在活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