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每个人童年都会有一个“偶像”,这个“偶像”通常比自己年长,她(他)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成熟的魅力,让人产生依靠的情结,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自己的成长。我童年的“偶像”是小华姐。我和小华姐是本家,我与她的妹妹又是发小,她待我情同姐妹。
她长我八九岁,对我们这些小妹妹疼爱有加。她谦虚美丽善良,又开朗温柔多情。她的一举一动、她的发型服饰,都成了我们模仿的对象。小华姐在我的性格养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她,使我渐渐长成了一个散发温暖的人。
小华姐出嫁后,和她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出嫁的姑娘回娘家都要探望长辈。当时我爷爷奶奶都已是古稀之年,小华姐每次回来都来探望二老。每次我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像蝴蝶一样围着她飞来飞去,尤其对她那瀑布一样的长发情有独钟。
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小华姐,你今年多大了?”她说:“我27岁了!”此后,每当我独处时,就会浮想联翩,憧憬着我的27岁会是什么样子。虽然现在我早已过了27岁,但儿时这些美好的画面总在我脑海浮现,让我留恋。
我的家乡每年农历三月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庙会,庙会上有戏曲、歌舞、民间杂耍、小吃,还有烧香许愿的,应有尽有,热闹极了。我也很久没有逛庙会了。2014年,庙会开始时正赶上我休假,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回去。
去逛庙会喽!和家人一起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叫卖声此起彼伏,让人应接不暇,诱人的美食让你忍不住去尝尝鲜。这时,一个清瘦的脸庞映入眼帘,似曾相识。但她形容枯槁、面容憔悴,让我差点与她擦肩而过。是她!是小华姐!看到她以往那乌黑亮丽的长发被满头生硬的假发取代,我的心像是被针猛戳了一下。我意识到,小华姐病了。简单地打了招呼,便和小华姐分开了。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我和小华姐的最后一面。
小华姐的丈夫是名军人。他退伍后,夫妻二人开了一家饭店。由于她丈夫厨艺好,菜品经济实惠,夫妻二人待人又和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们育有一双儿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命运有时是那么无情,小华姐患了癌症,医生让她做手术,她因为生意繁忙、孩子幼小,一拖再拖,实在拗不过医生,才去做了手术。庙会相遇,是她刚出院不久。由于化疗,她的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才买了假发戴上。手术不到半年,她病情复发,癌细胞扩散至全身,小华姐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去了另一个世界。
童年,那个曾引领我成长的人,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是她,教我养成了温暖的性格,并在人生路上,不断以自己微茫的光和热,为我爱的人照亮人生。
再也见不到我的小华姐了。一想起她,我就会心酸不已,泪水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