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 靖 于文博
如今,许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不会用”是很多老年人的共同感受。
4月18日上午,晚报记者来到沙北街道泰山社区,为老人们提供“一对一”服务,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从中获得更多生活乐趣。
“智能手机上的东西真多”
“你给我看看,这信息应该咋看?”“你看看我这个,咋上网给俺闺女视频?”“我用微信发信息,应该按哪儿说话啊”……当天上午,老人们一到现场,就打开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上午10点左右,一些老人在记者的帮助下,已经大致了解了智能手机的用法,部分人还学会了使用微信、QQ等网络通讯软件。
“谢谢你们,我现在学会怎么用微信语音了,以后就能用微信和孙女的姥姥聊天了。”家住黄河路的李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
钟大爷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听儿子说可以用智能手机看报纸,就想用自己的手机试试。记者帮他在手机上下载了报刊阅读软件,并且向他演示了使用方法。
钟大爷从兜里掏出老花镜戴上,拿着手机认真地看了起来。“我得自己再操作几遍,要不忘得可快。”钟大爷拿着手机,神情专注的样子就像一名小学生。十几分钟后,钟大爷抬起头说,这一会儿是记住了,但愿能多记几天。
“难怪俺孩儿抱着手机一看就是半天,智能手机上的东西真多!”临走时,钟大爷发出这样的感慨,“想看哪儿就点哪儿,这一点确实比以前的按键手机方便。”
“回家要多练习、多使用”
牛金凤老人今年72岁,使用的大屏智能手机是女儿送的。她告诉记者,为了方便联系,女儿特意帮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微信软件,并且教了她用法。
“人一老,记性都不中了。”牛金凤说,当时在女儿的指导下,她可以使用微信,但是慢慢就忘了。女儿上班比较忙,不能时时在她身边,使用微信只能自己摸索。
“有时候也不敢瞎摆置,只能等闺女有空了教我,教了没一会儿我就又忘了。”牛金凤老人说,使用智能手机,她就是想和女儿多联系。
了解了牛金凤老人的情况,记者为她示范了微信的使用方法。老人在记者的帮助下,向女儿发送了一条语音信息。虽然当场没有得到女儿的回复,但是老人还是认真学习了看微信、回复微信的方法。
“她这会儿可能忙着呢,我回家等她的消息。这次学会了怎么用,回家可要多练习。”牛金凤老人说。
“也许能化解代沟”
“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我妈妈用的也是,前段时间,我也给她下了一个微信,教了她好几遍,但她还是没学会,后来我也没有耐心再教了,直到现在,我妈还是不会用。”在活动现场,记者遇到了市民徐亚辉,他告诉记者,母亲虽然用的是智能手机,但一直没掌握智能手机的用法,平时解锁屏幕都要用很长时间。
看到记者们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他挺感动的,也觉得这个活动很有必要。“老人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也应该多接触接触新东西。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趣味,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一些。”徐亚辉说。
和徐亚辉的观点相近,市民李亚楠也觉得,家中老人如果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在和老人的沟通交流上会方便许多。
“说不定还能化解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代沟呢。”徐亚辉说。
■记者手记
短短一个上午,时间过得飞快。记者发现,老人们手中的智能手机,大多是儿女赠送的,可见做儿女的不是没有孝心,只是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够多,或者面对父母使用手机难题时耐心不够。
对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儿女的问候和陪伴,就像周杰伦的歌词里唱的,“她要的是对白,而不是六百块”。物质上的关心并不能代替情感上的交流,父母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听到儿女的声音、看到儿女的笑容。智能手机为这些提供了方便,开关就是:教会他们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