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一平
27岁的郑磊参加国考,报考了甘肃煤监局地质工程岗位,笔试和面试均第一,医院体检显示他心率偏高,惨遭淘汰。之后他辗转数家医院检测心率,结果都正常,于是他提出质疑。煤监局称,“一直都是这个医院体检的,对体检结论无疑义”。(澎湃新闻网)
郑磊“死磕”体检,不无道理。为了参加这次国考,准备了一年,结果却因他认为“不公正”的体检被淘汰,是不能说服其本人的,也使公众提出诸多质疑的原因。笔者认为,相关方面至少要直面三问,并给公众一个解释,才能使这件事平息下来,才能恢复国考公信力。
首先,郑磊提出申诉以后,为何不对其重新体检,而是以一纸“答复”了事。显然,能够说服郑磊的最直接理由,是对其重新进行一次心率测试,让其心服口服。
其次,国考体检是一项涉及每个考生切身利益的环节,对于这样的环节,不应该指定体检医疗机构,而应该对达到国考体检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随机抽签决定,才能保证体检公平公正。反之,则因为体检医疗机构事先早有人知道,不排除存在有人打招呼,在体检过程中做手脚,把不合格的体检“合格”,把合格的体检为“为合格”,直接导致体检结论不公正,并以此刷人。那么郑磊是否遭遇这种情况呢?需要重新进行一次随机抽检来检验。
最后,以“合理”的理由把郑磊刷下去以后,随之顶上来的是谁,当给公众一个解释。不可否认,当郑磊被刷下去以后,随后就可以顶上来一人。那么这个考生的社会关系是什么,有没有“官二代”“富二代”背景。如果没有,那么说明郑磊被体检刷掉不是存心的。反之,则不能不怀疑郑磊被刷下来是有预谋的。
尽管这些问题只是一种推测和分析,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但是,对这些问题,相关方面如果不能直面,又不给公众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那么即使甘肃省煤监局的“答复”再有理,也不足以平息舆论质疑,更无法避免公信力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