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天,你读书了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4月25日 星期

时代在发展 阅读在改变

在市图书馆,有不少前来看书和借阅的市民。

□文/图 本报记者 齐 放 

见习记者 刘彩霞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读书形式也呈现多元化,手机、电脑等为阅读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但不论何种形式,阅读习惯都是应该保持的。

市民读书热情悄悄升温

每周双休日的清晨,在沙澧河畔,人们都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漯河研究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耿红波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开展的“‘书香漯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民经典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大家读书的兴趣,营造城市良好的文化和读书氛围。如今,该组织已坚持了近三年,在市区设立了6个读书点,参与诵读的有400多人。如今,像这样的自发读书会在我市有许多。

4月22日下午,在市图书馆内,有不少前来看书和借阅的市民。市民许琳女士告诉记者,她从小喜欢看书,经常用读书打发闲暇时间。许琳的这种阅读习惯,也影响着她5岁的儿子。每天晚饭后,许琳都会抽出一个小时为儿子读书、讲故事,孩子非常喜欢听。

在图书馆看书的几位读者表示,他们基本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一会儿书,平均每月能读完一本书。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到图书馆阅读和借阅的人呈稳步小幅上升的趋势。

4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无论是一楼的综合售书大厅,还是少年儿童大厅,看书的人很多。特别是在少年儿童大厅,大多是家长领着孩子在看书或者选购图书。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文化层次越高、职位越高、专业技术性强的人,越重视读书,并且会大量购买书籍充实自己。而企业一线工人、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干部职工和打工群体,能坚持买书、读书的人相对不多。

都说读书好 都喊没时间

那么,为何仍有很多市民很少看书呢?一些市民表示,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着照顾家庭,晚上应酬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感觉很惭愧,我都不知道现在什么是畅销书。”在一家企业上班的冯先生说,孩子考上大学前,主要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那时看书也是为了辅导孩子。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感觉放松了,与朋友聚会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锐减,有些书只是浅尝辄止,大都是有头无尾。即使有时候看一些书,也大多与企业的营销、管理相关。

漯河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珂表示,一个人坚持读书意味着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而“没时间”只是借口,只能从侧面说明一个人忙忙碌碌不知所为而已。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即使偶有空闲时间,也多是通过看电视、看电影、K歌聚会、旅游休闲等来放松疲惫的身心,而不是选择阅读书籍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电子阅读渐成主流

起床之后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浏览一下朋友圈的信息;中午吃饭时,用“听书”软件,把没听完的长篇评书再接上一段;无论是公交车上,还是马路边、商场里,到处都能看到聚精会神于眼前方寸屏幕的“低头一族”。相较于传统的捧一本纸书翻阅品味的方式,这种更加快捷、更加碎片式的阅读已经成为主流。

不过,也有人担忧,网络阅读虽然有其便利性,但它作为一种功利化、碎片化甚至是消遣性的“浅阅读”,大大降低了人们深入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无法像传统书籍那样能给人们带来系统性、连贯性、丰富性的思想启迪和精神食粮。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