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见习记者 杨 旭
时下,形式多样的亲子教育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亲子阅读也成为许多家长与孩子共度休闲时光的选择,为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市民是否有陪孩子读一本书的习惯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学生:享受共同读书美好时光
4岁的蒋笛谣家住市区黄山路黄山小区,除了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她说最喜欢的就是每晚妈妈给她读故事书的时光:“每晚睡觉前,妈妈都会念故事书给我听,我最喜欢《格林童话》,妈妈说我长大了也会成为书中美丽、善良的‘小公主’。”
和蒋笛谣同住一个小区的王翊威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他说:“去年生日,爸爸送了我一本少儿版的《西游记》,我特别喜欢。孙悟空是我的偶像,他降妖的故事读起来很过瘾。遇到不太懂的地方,爸爸就耐心地给我讲解,还和我交流阅读心得。”
家长:亲子阅读让沟通更亲近
市民张梦佳的女儿王希羽上小学三年级,她每晚都会和女儿一起读书,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半。她说,和孩子一起看书,不仅开阔了视野,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每天晚上我和孩子都会抽最少20分钟读书,有时候各看各的,有时候一起读儿童读物,读完后还会交流感受。除了阅读本身带来的收获,也让我和女儿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了。”张梦佳说,“接下来,我准备把女儿的爸爸、姥爷、姥姥也拉进来,全家一起读书,构建书香家庭。”
老师:亲子阅读应当成为时尚
记者在小区、学校分别以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为对象进行了随机采访。从30位受访者的情况来看,幼儿园阶段的家庭大多数都有亲子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只有一半左右,而中学阶段就很少了。学生年龄越大,亲子阅读越少,一部分原因是高年级学生学习紧张,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另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比较重视学前教育,而忽略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家长应起到的作用。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实验中学教师邹冬妮说:“亲子阅读也叫亲子共读,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朗读,也可以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家长能从阅读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仅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许多家长虽然也重视课外阅读,但很少参与进来。其实,亲子阅读适用的年龄段是广泛的,因为阅读本来就是人类心灵间的交流方式,不限制某一个年龄或群体,更何况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呢?所以亲子阅读不应停留在幼儿阶段,而应该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