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4月29日 星期

血荒利益链 得从献血端破解


□李英锋

据山东电视台报道,春节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医院出现血荒,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50多个供血不足。在此背景下,一些“血贩子”却瞄准了法律法规的漏洞,把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血液当成商品出售。每一笔交易中,卖血者卖出两个单位血小板可以得到400元,而“血贩子”卖给病人家属是1200元,“血贩子”老板年收入上百万。(4月27日《北京晚报》)

“血贩子”之所以能有市场,是利用了法规的漏洞。我国《献血法》第15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一旦危重病人抢救难以获得匹配的血液,等在抢救室外的患者家属和血贩子也就自动完成了“愿打愿挨”的灰色交易。

“血贩子”之所以能依靠卖血牟利,根本原因还是,无偿献血提供的血量不足、血液资源分配不均,难以充分满足患者需要。政府在打击“血贩子”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血荒问题。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让民众了解并正视献血对身体的影响程度,打消民众的献血顾虑;其次,政府拿出最大的诚意推进血液运行的信息公开,堵住管理漏洞,树立“采血诚信”;第三,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垂范,多组织引导工作人员参加义务献血;第四,可适当增加(或增设)给予无偿献血者的营养补贴、交通补贴、误工补贴额度,让无偿献血者在日后用血时更方便、更实惠,这是一种务实的态度,顺应民意,能够激发民众的献血热情。

正规渠道的供血充足了,“血贩子”的市场也就会越来越小,最终甚至会彻底失去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