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震
大部分家庭中夫妻俩一起出去工作,老人带娃成为主流。但很多老人在照顾孩子时,往往会选择一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和方法,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桌子弄疼宝宝了,该打!”
小家伙有时在家里乱跑,一不小心撞到桌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之后嗷嗷大哭。此时老人很可能迅速抱起孩子,用手轻拍桌子,边拍边说:“都怪这个桌子,把我的小心肝弄疼了……”虽然是心疼孩子的一种方式,但却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我跌跤不是我的错,都怪桌子。孩子长大了,犯错的时候就会把所有的错都归于旁人。
“拿去玩吧,不要告诉妈妈!”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大多比较严格,比如不让吃垃圾食品,不让玩危险的游戏。但老人可不一样,虽然表面上能和父母统一战线,但爷爷奶奶最终没法抵挡孩子的撒娇,往往会让孩子吃或者玩,并且说:“拿去吧,不要告诉妈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是个坏人,对我一点都不好,还是爷爷奶奶最好。
“你年纪小,拿一个吃没事的!”
到了双休日一家老小逛超市,孩子看到散装的果冻、面包、饼干等,就往嘴里送。此时父母大多会及时制止,告诉孩子要先付钱才能吃。但老人大多会说:“没事,吃一个吧,你还小,没人会说的。”孩子就会认为:只要拿一两个,就可以不用付钱,将来很可能会变成类似“小偷”一样的人。
“爸爸妈妈不喜欢你咯!”
孙辈调皮捣蛋,老人大都喜欢说:“再这样,爸妈就不喜欢你咯。”虽然只是开玩笑,但孩子很可能会信以为真,并且在心里揣测:“爷爷奶奶都这么说了,看来爸妈是真的不喜欢我了。”久而久之,孩子会被恐惧和害怕所包围,甚至对爸爸妈妈产生抵触情绪。
“好好吃,吃完带你去买饼干!”
有很多老人喜欢用这种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事实上,就算孩子完成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不会兑现承诺的奖励。这种方式实际上只不过把威胁换成了虚假的承诺。
不管是奶奶爷爷、外婆外公,还是父母说这句话,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会认为,大人不过是为安慰我随口说的一句好听的话。对孩子而言,他(她)就觉得面对一件要解决的事情,我也可以随意说句好听的话,而没必要付出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