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我们预案标准高,但应急反应慢!”6月1日,武汉市遭遇今年最强降雨,启动排渍抢险三级预案。在视频紧急调度会上,武汉市市长万勇痛陈防汛排涝工作存在短板。(中新网)
事实上,不惟武汉,北京、长沙、东莞、烟台……都市暴雨导致“看海”奇景早已不是新闻。究其原因,在于城市设计普遍注重面上功夫,而对于下水道这样的“良心工程”却没有引起重视。现实中,很多城市的城建管网建设远未达标甚至严重滞后。加之在建工程繁多,堵塞管网,及道路硬化,城市的“良心”越来越不堪重负,暴雨一来就排水不畅,形成一个个梗阻和缺口,危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渍水严重地带多在光谷、沌口等地区。应该说,相关部门也要排查原因,举一反三。过去,城市路面追求硬化率,城市大建设时期于是容易老渍水点消除,新渍水点又生。因此要同步推进新建城区管网建设,形成水系排涝与城区排渍相协调的排水系统,做好预防工作。同时提高抢险意识与现场处置能力,强化行政问责,做好应急抢险工作。
都市“看海”不仅淹没掉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也损害城市形象,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智慧。去年,武汉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当年起,每年获得5亿元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投入。
应该说,武汉湖泊众多,在城市建设中要结合城市特点,把城市建得像海绵一样,充分发挥城市湿地、湖泊、河道的蓄水调节能力,改善道路的透水功能,真正承载起城市的“吐纳”和民众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