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6月7日 星期

“猴年马月” 我们真的等到了
今年“猴年马月”在6月5日至7月3日 下一个“猴年马月”就要等到2028年了

“你说的这事到‘猴年马月’也弄不成,别想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把未来结果无法预料的事情说成是“到猴年马月也实现不了”,泛指遥遥无期。可是,从今年的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我们已经步入传说中的“猴年马月”。根据推算,今年的“猴年马月”要到7月3日(农历五月廿九)结束,总共29天,而下一个“猴年马月”则要等到2028年了。

1

1

“猴年马月”的来历

其实猴年马月这个词最早出于我国农历的干支纪年、纪月。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天干地支之说,天干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支地支单与单相配,双与双相配,正好组成60对,例如甲子,乙亥等。

“猴年马月”中的猴年大家都能理解,每隔12年一循环;那么马月又指哪个月呢?上面提到,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干支纪年相传起源“三皇五帝”的黄帝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到商代开始广泛应用,而商代是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而冬至恰恰在农历十一月中,在农历干支纪月中被称为子月(鼠月),依次往下排,到夏至的那个月(也就是农历五月)正好为午月,也就是马月,而农历干支纪月是固定不变的,确切地说,每年芒种到小暑节气之间叫午月(马月),它基本上位于农历五月,公历六月。所以猴年每过十二年循环一次,且每年的公历六月又是马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年马月”!例如:上一次的猴年马月是2004年6月5日到7月6日,而下一次的猴年马月则是2016年6月5日到7月6日!

2

2016年的“猴年马月”

今年的“猴年马月”在6月5日至7月3日。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04(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

天文和古汉语专家,他们都认为,对“猴年马月”这个词的来历无从考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教授在查阅相关典籍后表示,这个词多半是来自民间的谚语。他认为,过去人的寿命相对短暂,很多人无法活到40岁。“猴年马月每12年才出现一次,对过去的人来说,这是一段十分漫长的时间,所以通常用这个词形容达成目标所需的时间特别长或难以实现。”

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3

“猴年马月”不再神秘

“猴年马月”在大家的观念中感觉很神秘,其实和动辄千百年一轮的某些日子相比还是“嫩”了点,我们只需要等12年就能遇见它一次。比如今年,从6月5日(芒种)至7月3日(小暑)前夕就是“猴年马月”,历时29天;上一次的“猴年马月”出现在2004年,接下来一轮的“猴年马月”则要等到2028年才能上岗。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说,这其实就是纪年、纪月、纪时的一种算法,以前大家感觉到不可思议,主要还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它,现在由于传播方式的便捷,电脑、手机等传播媒介太发达了,大家通过“朋友圈”等方式很快就了解了。“你想想看,24年前,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信息传播速度慢,范围也不可能太广。而且以前的人的生活重心还是忙于生活,大家也不会关注,现在年轻人也更多地关注这方面知识,这也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

晚综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