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6月21日 星期

“文艺老年”欢乐多
年近七旬的他,喜爱阅读、写作、弹琴、作词、谱曲

年轻时曾在部队服役,也曾在企业任职,转眼间,陈鲁兴老人已走过人生的69个春秋。对于一生热爱文艺的他来说,晚年的生活并不寂寞,他仍像个小伙子一样对生活充满激情,在文学作品中抒写对人生的感悟,用音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套用一个“热词”,陈鲁兴老人堪称一位“文艺老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培 见习记者 杨 旭

少年爱读书 部队展才华

陈鲁兴从小便喜欢文学。从小学四年级接触到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虽然当时“不求甚解”,但书籍所打开的世界足以激发当时那个少年的探索热情。初中时,陈鲁兴一位同学的母亲在当地一家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常常到图书馆去借书,几乎三天就读完一本长篇小说,那位同学母亲对他如饥似渴的读书热情赞誉有加。

初中毕业后,陈鲁兴光荣地穿上了军装,成为北京军区后勤部第七分部的一名警卫员。在部队图书馆,他借阅了《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革命书籍,还自费订阅了《人民文学》《萌芽》《解放军文艺》等杂志。那段时间里,书籍的营养充实着这名战士如火的青春,显露出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很快,陈鲁兴便被部队发掘成为一名文艺兵,投身于宣传工作当中。

退伍后,陈鲁兴先后到太康棉纺织厂和漯河棉纺织厂工作,新的人生旅程给了他更多的感悟和创作灵感。1983年,他在《攀枝花》杂志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她,在讲恋爱工作》,讲述了一名纺织女工的成长故事。这篇作品在他当时工作的太康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期杂志在县里曾经一册难求,还引发了厂里同事们关于故事主人公是谁的讨论。小试牛刀就获得成功,陈鲁兴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的人生便与阅读和写作形影不离,直到现在,他还常常向全国各地的报刊和杂志投稿,笔耕不辍。

精通诸乐器 谱写新乐章

除了阅读和写作,陈鲁兴对音乐也很精通。“我会弹电钢琴,会拉手风琴、二胡、板胡,会吹笛子,还能作曲、填词。”陈鲁兴说,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出差给他带回来一个口琴,让他爱不释手。

上中学时,他参加了学校的文工团,许多乐器都是那时候开始接触的。那时学校的文工团有20多人,由音乐老师带领,平时表演快板、戏剧等,什么形式的表演都接触。后来,陈鲁兴又在部队负责文艺宣传,退伍后到企业里也是做宣传工作,所以音乐和创作一直伴随他的工作和生活。

“其实在学校学习是一部分,其余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学的。”陈鲁兴说,要想掌握音乐方面的知识,不下功夫学习是不行的,平时他会买很多音乐类书籍自己学习,一本书往往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都被翻烂了。

2010年,陈鲁兴加入了一个艺术团,大家经常聚在烟厂花园广场吹拉弹唱,他主要负责为乐队写歌、谱曲,用手风琴伴奏。“这不,前段时间我们艺术团还给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一档栏目编写、演唱了结尾曲。”说着,陈鲁兴给记者播放起这首名叫《我分享我快乐》的歌曲。

全家爱文艺 相伴乐晚年

每天忙碌、丰富的生活让陈鲁兴感到快乐,与此同时,他对艺术的热爱也感染了家人。

陈鲁兴的妻子刘兰英特别喜欢听他创作的歌曲。年轻的时候刘兰英是厂里的“厂花”,追求者很多,但是看到陈鲁兴多才多艺,又很老实,刘兰英慢慢被打动,最终促成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退休之后,陈鲁兴无论是到广场上排练还是到各处演出,刘兰英都会跟着去听。陈鲁兴创作的新的乐曲,刘兰英都是第一听众,听完后她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创作很耗费时间和精力,他年纪也大了,我也不想让他那么辛苦。”说起丈夫不断地创作,刘兰英很心疼。

陈鲁兴的孙女陈博扬今年11岁,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觉得孩子最应该受到音乐的熏陶,我就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音乐。”陈鲁兴说,演出或者排练时,他经常带着孙女。孙女五六岁的时候对电钢琴比较有兴趣,他就开始教孩子弹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已经能弹一些大曲子,进步之快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很惊讶。

“音乐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爱唱歌,最起码他的心情是愉悦的、舒畅的。另外,音乐在弹奏的过程中能引起情感的起伏、变化和联想,好的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陈鲁兴说,艺术创作让他身心愉悦,有家人的陪伴、有书、有音乐的日子是幸福和快乐的。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