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先有尽职尽责 后有“救命家访”


□司马童

6月8日早晨,湖南邵东光明小学班主任朱雄军、许卫东发现留守黄姓兄妹未按时到校,打电话询问也无人接听。于是,他俩一人在校值守,一人顾不得吃饭赶去学生家紧急家访。推门一看,发现祖孙四人煤气中毒已昏迷不醒!老师立即开门窗通风、打120求救。事后,随车医生庆幸道:“幸亏及时发现,要不,这四条人命就没了!”(6月26日《华西都市报》)

与其说是两位农村小学教师的紧急家访救了四条人命,倒不如讲是在危急时刻,凭着他们对自身工作的强大责任心,终于把祖孙四人从“鬼门关”又拉了回来。

对于“救命家访”,好评已如潮,笔者却想:假如换了学校和老师,遇到类似情况,是否也能果断处置、化险为夷呢?

这两位农村小学教师,为什么能够从早晨的点名少人就采取紧急家访?据媒体披露,出事的黄姓兄妹俩属于留守儿童,平时纪律观念非常强,从不迟到或旷课,而这次双双缺席且事先又无一请假,这让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顿时紧张起来。由此着实令人赞叹,幸好这两位老师,都清楚点名不在的黄姓兄妹是留守儿童,而且发觉异常后迅速打电话联系,赶快上门家访:如果上述环节少了一本“知情账”,或者多了一点“疏忽心”,后果便很可能不堪设想。

点赞“救命家访”,更思“责任启迪”。

这起感人之事,再次彰显人民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也以铁一样的事实,印证了“责任心可以救人”的朴实真理。

此外,晨间点名也好,安全晨检也罢,这些看似普通寻常的工作,有时恰恰也蕴含了“人命关天”的基础重视和防患未然。

两位老师“一鸣惊人”的原因,只是一份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工作责任心。有了这样的敬业用心,即便一直默默无闻,又何尝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辅助与支撑。

“救命家访”应成为“责任与敬业”的永久样本。唯有如此,先进者的闪光事迹,才有可能凝成更可贵和更有效的精神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