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7月7日 星期

公示老赖用学生照有损公信


□堂吉伟德

7月4日,榆林中院公布了新一期的老赖名单,其中一张老赖的照片格外引人关注,这张照片为黑白照片,似乎是一张小学学生的毕业照。榆林市中院回应称,工作存在疏漏,今后将依法通过各种手段,完善这项工作,避免类似情况发生。(7月5日《华商报》)

因为在户籍系统里找不到其他照片,于是便折衷使用了被执行老赖的“学生照”。相关工作人员图了一个方便,却给外界留下了一个大大问号。一方面,用数十年前的孩童照来作为参照,反差太大既让人无法辩认,又无法达到曝光目的。另一方面,这种工作上的疏漏,究竟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承认工作存在的疏漏并作出改进的表态,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考虑到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的特殊性,以及执行机构的重要性,出现这样的疏漏显然让人难以接受。毕竟用小学生照作为“应急之策”,既无法达到对失信人曝光和惩戒的作用,又无以从真正上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此不严谨的做法,让人对执行机构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产生了高度的怀疑。

从法院后来的表态来看,对于被执行人的更真实信息公布,并非“不能为”,而在于“不愿为”。执行机构和相关人员的“图方便”和“图省事”,给了外界一种不严谨之感,也让被执行人有“如同儿戏”的随意性认知。在司法公信本就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这些细节上的疏漏,往往会加速群体信任的流失,从而付出更大的代价成本。

老赖群体数量庞大,一些人对失信的后果毫无畏惧,跟“执行难”有着很大的关系。法院公布老赖名单,其目的在于运用征信体系的综合力量,发挥社会各方参与的威力,从而使被执行人处于“寸步难行”的地步。故而,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就是决定成败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连照片都失真而让人无以辩认,那么就难以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执行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态度的好坏。老赖照片里有张学生照,表面上是工作存在疏漏,实质上还是作风漂浮所致。正是“立案难,诉讼难、胜诉难和执行难”的顽疾,导致了司法公信的下降,“老不信法”变得越来越普遍。如此语境下的突围之路,在于要以执行能力去重新赢得信任和重塑形象,如此法治建设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