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老年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盛夏出汗后咋养生


日前,张先生回家大汗淋漓,打开空调使劲吹,猛喝冷饮解渴,随后用冷水洗澡。睡到半夜,他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到医院就诊,原来他是因“人造贼风”致病。何谓“人造贼风”?又该如何防范?中医专家认为,按照《黄帝内经》解释,“人造贼风”为气候异常之际人为因素导致的“虚邪贼风”。日前气温飙升,酷热难当,应尽量避免出汗时吹风、入水、饮冷、露宿等,预防“人造贼风”侵袭致病。

勿“汗出当风”,避免“贼风”侵袭

盛夏尤其是三伏天,身体总是出汗,如出汗后立即打开空调对吹,容易引发“空调病”。这是因为此时全身皮肤毛孔为了散热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突然接触冷风,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侵袭人体,导致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

正确方法: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先让自己在常温下“冷却”10~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收汗后,再在电风扇旁边或空调房(26度左右)乘凉休息。尤其注意:男士不宜赤膊,女士不宜着吊带衫、露脐装、低腰裤汗出时当风。

勿“汗出入水”,避免风湿缠身

夏日人们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或游泳来快速“冷却”身体。但身体骤然遇冷,开放的汗毛孔立即收缩,汗孔关闭,热量滞留体内,可引起高烧;如此时用冷水洗头,头皮毛细血管遇冷迅速收缩会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昏厥,甚至休克等。此外,汗出时毛孔大开,水湿极易从汗孔而入,侵入肌肉腠理骨关节内,导致风湿、寒湿身痛等症。《金匮》谓历节病或黄汗症是“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或“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汗出时入水中洗浴,水湿从汗孔乘虚而入,则全身关节疼痛、浮肿,湿热交蒸,则汗出色黄。汗后入水,还极易中暑、伤暑。

正确方法:夏日户外活动后先休息20~30分钟,等汗干后用30℃左右温水沐浴,可让身体毛细血管扩张,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补充阳气。亦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勿“汗后饮冷”,避免寒邪伤胃

夏天气温高,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冰西瓜、冰淇淋等。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多伤胃”,夏季天气闷热难耐,如过度贪食冷饮,寒湿之邪则最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易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如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立即喝冷饮,会刺激胃肠道迅速收缩,可产生胃肠痉挛,出现腹痛、胃肠出血等病症。

正确方法:夏日出汗后,尽量喝温开水,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服用,温中散寒效果更好。

勿“贪凉露宿”,避免湿邪侵身

夏日不少人喜欢睡地板或睡在高楼房顶上。但人熟睡后全身基础代谢减慢,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而夜晚气温较低,因此夜宿露天或睡地板更容易让风寒之邪进入体内,当地面寒湿或湿热之气侵入人体,可诱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感冒、肠炎、面神经炎等。而睡硬地板又容易造成局部气血不畅,出现肢体麻痹等。

正确方法:夏日晚上最好躺在卧室床上休息,当人体背部靠在床上柔软织物之上,腹部盖薄柔织物,夜晚人体热量不易散失,也能收住阳气。

夏日老人要经常练保健操、太极拳、广播体操、散步等,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据《快乐老人报》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