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在广东省阳江市,一宗数万平方米农用土地被非法占用8年中,当地国土部门连下4道行政处罚决定书,但非法征地行为不仅未得到阻止,占地面积却越来越大。面对行政处罚,当事人一边认罚一边继续违法,当地国土部门却一直按每平方米1元钱予以罚款。(新华社)
只要认罚,违法占用的土地就可以继续使用,“以罚款换合法”,这是行政执法中常见的怪事。而每平方米1元钱罚款的低成本,简直就是对违法占地的大力“支持”。当地国土官员称,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1元钱符合国家处罚标准”。但1角钱、1分钱也属于“30元以下”,国土部门还能不能再“人性化”一点呢?
自由裁量权的语境下,当地国土部门可谓用足了法律规定。并且,“支持违法占地”的证据不止于此:多次组织多个部门前往强拆,却只有“前往”而没有“强拆”;行政处罚决定书居然漏掉举证这个关键项目,被对方轻而易举通过行政复议推翻……这些情况都存在装模作样执法、假处罚的嫌疑。阳东区国土局还以“当时既没围蔽土地,也没建房子,很难界定是否占用土地”,为不实施强拆开脱责任。这个说法的荒唐之处就是,既不能确定“占地”,为何连下四道处罚决定书?
近年来,各地违法占地、违建问题越来越多,而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事实上非常简单,那就是国土、规划等部门行政不作为。但这恐怕也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究竟藏着多少问题,既需要认真地查,公众也不难猜出个七八分。
“1元罚款”这起土地违法事件,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个是执法部门以各种理由不作为,但不作为的成本往往非常低,一旦上面“高度重视”,他们执法到位,就算完事,而鲜有对不作为责任和荒唐理由的较真。另一个是存在纵容违法占地的腐败嫌疑:有关部门对违法占地不仅宽容,而且在处罚力度的选择以及执法漏洞上的低级错误,都疑似对违法者的积极配合。如果当地国土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所为,最终只是以“懒政”定性,则比“1元罚款”更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