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40岁,前一阵,被朋友拉去射击场玩射击。王先生连中数枪,和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孰料,回家后耳朵里却总有鸣响,有时如蝉鸣,有时又像铃声……王先生开始并不在意,可一周、两周……一个月过去了,耳鸣依旧,这才去看医生。
经检查发现,王先生的高频听力出现明显损伤(即听力下降),结合病史及听力曲线特征,医生判断,造成听力损伤的罪魁祸首正是射击枪声。王先生对此不解,既然耳蜗损伤了,为什么没有听力障碍呢?
临床上发现,85%以上的耳鸣继发于耳蜗损伤后。
人的听觉有很宽的动态范围,能听见20赫兹到20000赫兹的声音。而通常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要其耳蜗的500赫兹到3000赫兹这个中间频率的听觉功能正常就够了。噪声对耳蜗的损伤,早期通常发生在耳蜗底周,所以仅有高频听力损失。耳鸣出现之初,常常是4000赫兹以上的高频听觉先受损伤,并不妨碍日常听功能。这时候,耳鸣声的“使命”是在提醒患者:听觉受到损伤了,要赶紧采取措施对听觉进行保护,否则,损伤往中间频率发展就开始“耳聋”了。
过去认为,噪声性听力损害只会发生在工厂、矿山,受伤对象主要是长期在那种特殊环境下作业的工人。此外,精神紧张、劳累、生活不规律所致的耳蜗血液循环不良,也是损害耳蜗的“无声杀手”!据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