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杨 旭 陈金旭)7月25日,记者从我市气象部门得知,“七下八上”是气象部门神经高度紧张的时期,为此他们做好了一系列防汛准备。
如遇暴雨等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相关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与公安、民政、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暴雨及暴雨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相关灾情、险情等信息的实时共享。
同时,在学校、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及重点路段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另外,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也将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气象部门将根据气象灾害的发展态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