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
备受关注的山东青岛胶州高三毕业生常升高考志愿被同学郭某篡改一事有新进展。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获悉,胶州警方日前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请逮捕郭某。(详见昨日本报14版)
近年来,篡改高考志愿时常见诸报端。高考志愿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选择,这是公民的权利,无论是谁都无权篡改。否则,不但会让考生“落榜”,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会有损“最严高考”的权威,危害社会公平正义,而且更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篡改高考志愿频现,有公民法律意识欠缺、考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惩处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更与目前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技术比较落后有很大关系。
以上新闻中的郭某“志愿篡改”被采取强制措施,警方介入自然会对郭某的违法行为查个水落石出,因其构成了对个人相关信息的非法获得与使用,当依法对其进行相应处理。然而,联想到近年来频现的篡改高考志愿事件,笔者认为,现在相关部门应该做的,绝不仅仅是严惩几个犯罪嫌疑人,而是要有治本之策,让高考志愿“保护升级”。
思想保护升级。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尊重高考考生个人志愿的力度,要对考生和教师进行法制教育,让其知法懂法用法,在做每一件事情前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另一方面要教育考生保护好自己的考号及志愿登录密码,切勿轻易告诉他人,建议其将密码尽可能设置得复杂一些,填报志愿时要选择网络环境安全的电脑,避免泄漏,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打击惩处升级。目前,篡改高考志愿只能按违背信息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惩处力度与篡改高考志愿改变人生轨迹所带来的不可逆转后果不匹配,震慑作用不大,是一种遗憾。为此,要“升级”法律法规,确保打击篡改高考志愿行为罚之相当,同时要用重刑重典打击此类事件,让犯法者畏法。
技术保护升级。要提升保障高考考生志愿安全的管理系统,比如,设置必须提交验证码才能修改的技术防火墙,并把验证码发送到考生本人的手机号码上,由考生本人输入验证码并确认才能登录更改。要增强志愿填报系统的严密性,让指纹识别、信息绑定、密码保护为高考志愿加上一道技术防线。要增强网络预警功能,让考生每次登录特别是修改志愿时有短信提醒。
人本保护升级。为保障受到篡改高考志愿侵害考生的教育权,也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救济渠道,建议通过“补录”、“特殊招生通道”等“补救”方式,让受到非法侵害考生能够上得了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