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8月22日 星期

小区环境好了,居民住着更舒心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平整的水泥路、干净的路面、粉刷一新的墙体……市区一些老旧小区经过整治后焕发出崭新的“容颜”。8月19日,记者采访了市区农委家属院、水利厅家属院、冶金厂家属院等几个老旧小区发现,居民们对整治后的居住环境赞赏不已。环境好了,心情也变好了,居民们享受着“双创”带来的成果。

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农委家属院

居民在院内惬意乘凉

8月19日上午9点多,在市区农委家属院内,十多位居民正在树荫下乘凉,有说有笑,很是惬意。提及家属院的变化,居民们感叹不已。“你是不知道,之前每个楼道里都有一个垃圾通道,由于垃圾清理不及时或者通道堵塞,楼道里经常散发出一股酸臭味,俺闺女上楼梯都捂着鼻子。”居民李阿姨说。“以前院子里杂草丛生、还有垃圾,夏天坐在院子里简直就是喂蚊子,更别说在院里乘凉了。”85岁的居民代魁笑着说,现在院子里的杂草不见了,墙体也变新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平了,“环境变好了,就连院里的蚊子也少了,俺在这儿住着真舒坦。”

“今年以来,干河陈乡政府出资对该家属院进行了整治,推平了院内的小菜园,硬化地面并规划了停车位,把杂乱无章的线缆进行整理,疏通下水道并更换新窨井盖,对墙体进行粉刷并绘上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源汇区干河陈乡政府物业服务中心主任闫广辉说。

水利厅家属院

曾经的垃圾山被清除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人民路水利厅家属院,居民这样形容整治前的家属院。“路面坑坑洼洼,下雨经常有积水,感觉就跟住在农村一样。”居民余辉说,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门前的一座“垃圾山”,“19年了,一直没有人管,没有人问,就那样堆着,越堆越大。这下,终于清除了。”

据顺河街办事处工作人员徐鹏飞介绍,水利厅家属院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小区内所有楼房为1990年左右建设,小区总共有15栋居民楼,653户居民,约1500人。2015年12月底,顺河街办事处自筹资金30万元,对水利厅家属院进行了环境卫生改造:清理垃圾堆,封堵垃圾道,配备垃圾桶,砖砌花池,硬化地面,划归停车位,协调有关部门加装健身器材……“整治完,俺住的地方就跟换了个小区一样,居民都高兴得不行了,俺家属院的30多位居民一起,给办事处工作人员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居民李大爷说。

冶金厂家属院

干净多了也安全多了

进入冶金厂家属院,平整的水泥路,统一的停车位,敞开式的车棚,生动形象的宣传长廊……虽然家属院时间较久,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还要从今年4月份说起。“4月份我们开始对家属院进行整治,楼道里面堆的全是破家具、煤块、砖头等杂物,还有破棉衣、书籍等易燃物,存在安全隐患。”源汇区老街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说,工作人员一个楼道一个楼道、一层一层地进行清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楼道总算“通畅”了。

“现在车子放入车棚,还有门卫和监控,安全多了。”在该家属院居11年的李金宽告诉记者,“之前院里没有门卫,经常丢东西,而且公共地方到处是违章建筑,谁抢着是谁家的,乱得很。”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名清洁员在不停地扫地。“我也不知道一天扫多少遍了,反正不闲着,看到脏地方就扫。”清洁员陈连弟说。陈连弟的工作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俺院儿都没有这么干净过,以前连垃圾清理都不及时,现在清洁员全天不停地保洁,真是辛苦她了。”居民吕阿姨说。

部门

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整治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老旧小区的环境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老旧小区整治的大背景。据市房管局物业管理科科长黄希俊介绍,在老旧小区整治过程中,我市建立了“四级”管理模式。即在“市,区,街办,社区”建立管理机制,形成“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也为老旧小区整治提供了组织保证;采取“四种”整治方法,即开发商整治自建小区,单位整治自建家属楼、家属院,各级文明单位分包整治,各级政府兜底整治,形成合力,为老旧小区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明确“4个”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老旧小区实际,制定了“地净、路平、灯明、管道通”4个基本标准,以方便群众出行,改善居住环境,受到群众好评;实行“3个5”的服务模式,全面实行简易物业服务。为建立长效机制,在试点基础上,采取业主每户每月交5元,市政府、区政府每户每月各补助5元,缴费模式,培育市场,实现物业全覆盖目标。

“在老旧小区整治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物业服务全覆盖工作,截止目前,我们已整治老旧小区(楼院)1100余个,整治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惠及群众8.6万户。” 黄希俊说。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