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8月23日 星期

“未被录取通知书”为何令人感动


□王军荣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给广东和浙江的高三考生发了近2100封“未被录取通知书”。结果,这些通知书受到了一致好评。有家长称“好感动,好有爱心的校长,没被录取是遗憾,收到来信是震撼……”甚至有学生因为这封“未被录取通知书”决定复读明年再报考。(《南方都市报》)

被大学录取了才有录取通知书,可未被录取的学生竟然收到了“未被录取通知书”,这让人惊讶,更让人感动,因为“未被录取通知书”是对“失败者”的尊重和鼓励。这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课”。

未被录取,却拿到“未被录取通知书”,这似乎是个嘲弄,可收到“未被录取通知书”的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不会这么认为,相反,却从中读出尊重和鼓励,让学生觉得“没被录取是遗憾,收到来信是震撼”,以至于有学生要复读明年再次报考,更多的家长则选择了转发。

学校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地方,因此成为“失败者”很正常,但学校和教师却要善待“失败者”,其实,所谓的“失败者”只是暂时的,这次失败了,下次说不定就成功了,即便是在高考中成为“失败者”,以后在工作上也会成为“成功者”的。然而,在现在的学校中,许多教师面对“失败者”,不是尊重和鼓励,而是冷嘲热讽。“笨蛋”“无能”“废物”等词语在教师口中不断吐出。陶行知有句名言,“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而许多本该成为“成功者”的学生却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最终真的没有走出“失败的阴影”。

成功与失败,强者和弱者,从来就不是永恒的,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变。作为学校和老师,更应该明白这一点。教育需要让成功的学生光彩照人,但更需要尊重和鼓励暂时失败的学生,这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也会涌现更多的“成功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