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张荣丽
读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喜欢书中对于复杂人物幽深内心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和刻画;喜欢并理解男主陆焉识,但对于女主之一的冯婉瑜,更多的是怜惜和五味杂陈。
对冯婉喻而言,与陆焉识的初次相遇是一场静默的石破天惊。轮渡已然靠岸,熙攘的人群即将散尽,他方才姗姗而来,眉清目朗气质高华,一袭白色西装纤尘不染,态度却是懒散优雅,仿佛要参加一个宴会而不是刚刚远渡重洋归来。而他竟是自己的未来夫君,一生所靠。所有的猜测和不安瞬间化作铺天盖地的羞涩和欣喜。世界在那一刻安静下来,在最静的静里,只听到自己心头鹿撞的巨响。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从此她的眼里再也看不到别人。譬如黛玉眼中只有宝玉,其他的男子无论再好也不过是须眉浊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偏偏这场婚姻的真相竟是那句太过有名的单相思情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他是周游列国的少年天才,风姿俊朗心事拿云,渴望浪漫爱情却又不得不屈从家庭强加的旧式婚姻,如何将这样胆怯寡言的旧式女子看在眼里?他的叛逆方式是用心投身事业之余结交理想女友,那女子花明雪艳慧黠娇俏偏又情深义重。于是尽管已经与他诞下两女一子,在他的生活中她其实不过是个挡箭牌和隐形人,一点温言抚慰已是他能施舍的全部的爱。
原本以为她只能这样度过冰冷绝望的一生。事情的荒唐转机竟然是历史开启的那个疯狂年代,被冷酷桎梏的不只是自己天性自由的身与心更有家人朋友的生死荣辱种种牵绊。既然如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像钱钟书杨绛那样埋头书斋大隐于市岂不甚好?他偏要秉书生意气满腹天真率性直言,不管不顾一时之快留给自己和家人是何等无尽深重的灾难。
随后不出意料的戏码是组织谈话要求她提出离婚大义灭亲划清界限,却不料得到的回答是她执拗顽强的沉默。不要责备世人寻常的选择太过凉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当情感无法被深深触动的时候,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自然要占据上风。也不要赞美她的节烈贞操堪称道德典范,世间一切包括名声对她而言一直都是过眼浮云。她的坚持和守望理由无比简单,他不只是她的丈夫,更是她的神祇,她的信仰,放弃信仰的人生无法想象,所以她之后所做的一切令人瞠目结舌的选择才会如同人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一样自然而然毋庸置疑。
在二十年漫长的牢狱岁月里他细数往事点滴方才慢慢懂得了她卑微执着的爱和她淡雅悠远的美,一个个不眠之夜他在心中默写给她的无数信笺,他用尽智计成功出逃只为远远看看她和家人一切安好无恙,然后又为了护她们周全投案自首。除了她们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和一切置之度外,不需要任何见证,这是他和自己的约定,曾经被全心给予的爱只能如此回报。
终于等到了沉冤昭雪的一天,他迫不及待回到她身边时她却已经失去了对于他的一切记忆。他所有的细心呵护都已经太迟。他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着她每天去火车站迎接即将归来的自己。世人只看到她坚贞不渝的等待和他风雨无阻的守护,赚人热泪令人唏嘘,终于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不朽的凄美传奇。
而这已经是我所能想象的最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