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8月25日 星期

芝麻叶情结


□王金生

立秋时,芝麻已盘头结顶,正是掐芝麻叶的好时候。农谚曰:夏至中,十个油坊九个空;夏至头,不种芝麻也吃油。今年夏至恰好赶在五月上旬,芝麻长势喜人,叶子肥厚鲜嫩,回老家掐芝麻叶的愿望日益强烈。一天下午,老伴蹬着三轮车,带着我和孙女,赶到大儿子的芝麻地。

芝麻叶是我们农村人最爱吃的一种黑菜。它看起来青灰焦干不起眼,闻闻却清香扑鼻,吃起来柔软光滑,香而不腻,味道纯正。芝麻叶不仅好吃,而且能消胀散结、通便润肠、止酸和胃、养颜清热,对慢性肠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生芝麻叶不能吃,必须有一个加工过程:首先要把掐回的芝麻叶在沸水锅里煮熟,然后出锅,在干净的场面或水泥地上晒干,再用荷叶或丘麻网包成三五斤重的包儿,挂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食用时用开水泡开,揉一揉,淘几遍就可以下锅了。也可以把洗净的菜团放在冰箱内,随吃随取。

芝麻叶能做成十余种美味可口的饭菜,比如葱花芝麻叶面条、芝麻叶沫糊、芝麻叶杂面菜角、芝麻叶倭瓜汤、爆炒青韭芝麻叶和油炸芝麻叶等。芝麻叶虽然登不了大雅之堂,却是庄稼人总也吃不俗的黑菜。灾荒年,它是穷人的救命菜;战争年代,它是咱根据地的革命菜。常听老辈人说,一兜芝麻叶能顶五升粮食。过去吃芝麻叶是为了充饥,今天在饭店点芝麻叶是为了享受。

早年我在许昌一高读书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一个月只有29斤口粮。一个大小伙子哪能吃饱呢?在外的孩子遇到饥饿时特别想家,觉得家里一定有好吃的东西放着。殊不知这时候人民公社的大食堂生活更苦啊!妈妈自己吃不饱,更牵挂在外挨饿的儿子。她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乘风高月黑之夜,到生产队芝麻地摘回叶子,炸熟,用抹布严严实实地包好,连夜步行几十里,给我送到学校。我看着面黄肌瘦的母亲,嚼着苦中带香的芝麻叶,我泪如泉涌……

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菜讲究的是营养和新鲜。在集贸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家庭主妇东张西望寻找卖芝麻叶的,花上三五毛钱买一团带回家,放上葱花,再放一点韭菜,做出来的汤面条,那个好喝,就甭提了。据说,越剧大师申凤梅每次到农村演出,吃的当家饭就是芝麻叶面条、倭瓜丝菜馍和香椿叶汁调热豆腐。我有一位老上级在中央军委工作,每次探家省亲,临走总要稍上三样稀罕物:槐花、马齿菜、芝麻叶。他说这东西吃了后味香还养胃。而我和老伴对芝麻叶更是一往情深,就连两个儿媳妇也爱吃。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我边掐芝麻叶边回忆。这时,手机响了,一看是女儿的电话,“老爸,我今年早点跟您打招呼,下次来漯河一定给我带几斤芝麻叶,可别像去年一样,都给我二嫂送去……”我说:“放心吧!有你吃的!”我装好手机,刚掐了两把芝麻叶,电话铃又响了,我掏出来一听,又一个要芝麻叶的——老二媳妇。我告诉她,一定满足要求。

开学前,我和老伴特意带着几兜干芝麻叶回到漯河。晚上要“货”的人就来了,女儿进门就嚷:“这回可要多给我一兜,我同学从美国打电话过来,特别交代,一定要给他寄点芝麻叶,说有几个河南老乡,想尝尝鲜……”老伴听女儿这么一说,惊喜地瞪大眼睛嚷嚷道:“咦!这回咱舞阳芝麻叶可是山顶上敲大锣,响(香)里远了!”“哈哈哈,”屋里充满欢笑声。这黑不溜秋的芝麻叶竟也成出口货!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