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饮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9月14日 星期

从诗词中了解白茶文化


到唐宋以后,写茶的诗词骤然增多。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佳作俯手可拾。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杜甫曾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人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至,这是艺术的夸张。虽然是他个人的感受和遐想,却让很多爱者心生共鸣。

唐代另一位与茶有关的名人不可不提,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他的一部《茶经》,不但使国人对茶叶刮目相看,也使这种民间饮品走向了世界。陆羽在他的诗作《六羡歌》里曾经这样轻唱:“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对于茶圣陆羽的传奇身世,有人用“竟陵野老,诗茶一生”来概括。

千年古茶,千载流芳,啜饮不尽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馨香和精神余韵。

提及白茶,知道的人不多,市场上也不多见。然而,在嗜茶爱茶的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笔下,“白茶为第一”(赵佶《大观茶论》)。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璀璨明珠,茶中特殊珍品。其历史悠久,以白茶命名,迄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

任何一种新茶类,都脱胎于古老茶类,白茶亦然。

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园(焙),设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瓯市)北苑(今建瓯市东部),《大观茶论》中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同现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也有人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茶叶制作方法上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禹艳涛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