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6年9月22日 星期

受降行大典 战史记名城


□盛夏

2016年初夏,在漯河开源景区,我意外发现11年前关注的一件地方大事,有了圆满结局。

于我,这是惊喜。

开源景区河上街古镇里,受降亭、受降纪念广场、受降广场牌楼、抗战胜利纪念馆等建筑,总占地一万余平方米,构成一组庄严宏大建筑群,十分引人注目。

它,已成民众纪念抗战胜利、了解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圣地。

11年前,这组建筑,还只是老百姓的期待与梦想。

受降仪式 张扬国威

11年前的200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大河报“厚重河南”栏目策划了抗战专题。我辗转五地撰写“抗战文物”,到漯河,选的点是——受降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第13受降区受降地点为河南漯河。

为何把漯河定为受降点呢?

漯河是侵华日军115师团司令部所在地,长年驻着1个中将和5个少将,所辖范围西南至老河口、南阳、方城、叶县、舞阳,南至信阳、驻马店,北至许昌、郑州,东至周口。

中国军队首席受降主官是第五战区总司令刘峙,第二主官是国民党第22集团军司令孙震,日本方面代表是日军北支那军司令长官鹰森孝中将。有七八个美国军事顾问参与了受降大典。

漯河受降区,参加投降仪式的日军共31560人,分别从鄂北、豫南、豫东等几个城市聚集到漯河。中国军队坐着装甲车、汽车提前从各地临时调来,抵达时,漯河市民夹道欢迎。

1945年9月20日正式举行受降,那天天气晴朗,漯河城内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省立郾城中学(现漯河二中)操场上,双方部队各有一千多人参加仪式。

主席台上搭顶棚,地铺苇席,四周用天蓝色布围挡。主席台上桌椅崭新,摆着“受降长官席”“美国顾问席”等牌子,场面肃穆威严。

“上午9点多,受降仪式开始,鸣礼炮十八响,刘峙作简短讲话。步履沉重、面如死灰的鹰森孝,以战败国战地指挥官身份表示无条件向中国人民缴械投降。刘峙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受降,鹰森孝代表日军签字投降。签字后,鹰森孝脱下军帽,面向与会中国军民后退三步,连鞠9个躬,表示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和无条件投降,并把佩戴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刘峙。仪式进行了1个多小时。”亲历者回忆。

建亭纪念 全国唯一

受降仪式结束后,日军等待遣返回国期间,国民政府命令日军将一条小土路加宽取直,变成宽8米、长700多米新修煤渣路,取名为受降路。

漯河民众为铭记日军投降事件,自发要求修建碑亭。刘峙为宣扬功绩,顺水推舟答应老百姓请求。

漯河城内建起了受降亭,亭内立4块石碑。

1945年12月上旬,在漯河火车站南端花园内,受降亭落成。

受降亭建筑工艺精湛,模仿当地历经千年的“龙塔古篆”经幢,亭内立4块碑,主碑上刻3个大字“受降亭”,其余3块碑文分别为受降亭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等。刘峙专程从郑州赶来剪彩。

全国16个受降区中,只有漯河建亭立碑,国民党政府很重视,戴季陶、于右任、居正3位国民党元老和刘峙,分别为4块石碑题写碑名。

1947年,受降亭毁于内战战火,四块石碑,残剩受降碑主碑一块,残剩受降亭记碑大半块。

六十周年 期待重建

11年前,2005年7月26日,我抵达漯河采访,在时任源汇区文化局局长卢本新、源汇区文化馆馆长梁军等指点下,来到漯河市火车站,寻找受降亭旧址,已荡然无存。

在漯河市文化局一楼屋檐下,我看到那两通残剩石碑。碑面朝下,碑身蒙尘。

我再去寻找受降路、受降广场。

受降亭旧址所在地火车站公安街,是条安静祥和的小街。11年前踏访此地时,两边槐树正开花,白色细碎繁花,香味淡极了。老人在树下下棋,半天不落子儿。自公安街向北100米往西拐,就是受降路了。

当年的煤渣路早翻修成了柏油路,街道较前略宽,大半条街都是卖小吃的,热闹非凡。

自受降路向西,跟随梁军,到漯河二中寻找受降地。

出漯河二中校门向东走50米,转到一片杂乱居民楼后,来到一大片空地,就是当年受降地点了。

梁军介绍道,当年这儿有50亩地左右,有足球场、篮球场,还有个打靶场。

是要有这么大地儿,才能站下中日双方两千多人的队伍。

11年前,我看到的受降广场,有30亩大小,长满过膝野草,草地边上是一摊摊牛粪。深草里两头奶牛悠闲地吃草,看牛的30多岁黄姓农妇,她也知道这片草地的历史。“听说要建受降广场,咋又不建了?”她十分关切地问道。

这片空地西南方,沙河澧河交汇。1945年9月20日上午,十八响礼炮后,侵略者在此解佩刀,退三步,鞠九躬,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这副对联,刻在湖南芷江受降牌坊上。它用在漯河身上,一样合适。

当年站在荒地上,我感叹:“夏日的暮色中,空地温柔而悲怆,所有沧桑都埋在荒荒的碧草中。”

何时能还它本来面目呢?历史重大拐点曾在此印痕深烙。

开源重建 不负民望

2005年之后,我没有踏访过漯河,直到此次重来。

重建受降亭、受降广场、受降牌坊,新建中州抗战纪念馆,这是开源集团倾力打造的“民心工程”,它提出重建受降亭方案,并承担了重建重任。

2014年5月1日,受降亭重建落成。

开源集团董事长林东风当时对媒体道:“为尊重历史原貌,新受降亭、亭内石碑尽可能按原有记载资料中描述形式修建。”碑文也按照原碑文内容,正面仿刻原有“受降亭”,其他几面碑文分别为“攘夷颂”“建亭记”“刘司令长官受降记”。

落成之日,数千名漯河市民带孩子参加了典礼。

2015年9月2日,受降亭边上,开源集团新建的中州抗战纪念馆揭牌开馆。

一千多平方米的纪念馆,通过实物和文图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中原儿女艰苦抗战历史画卷。陈列有防毒面具、土造枪、各种刺刀等藏品300多件,受降亭原碑,作为“镇馆之宝”,陈列馆内。

这组建筑落成后,陆续迎来了很多学校、社会团体的参观凭吊,已成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我写作此题时,标题是“受降行大典 战史记名城”。今沿用此标题,是因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永远值得纪念。漯河作为英雄之城,永远值得铭记。

开源集团不让历史重要时刻断档,这是它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上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