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6年9月22日 星期

我和一位老红军的故事


刘湘涛

1985年春的一天,组织上派我去洛阳搞外调。接到通知以后,我心情激动,,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我倒不是为去洛阳而高兴,而是因为我能借此机会,了却多年来的一个心愿,那就是我可以看望一位离别多年的老红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后勤部供管处处长戚怀培。真是机会难得呀,下午我便打点行李来到漯河火车站,登上了开往洛阳的列车。

在洛阳的第二天,刚一办完事,我无心观赏古都的风景名胜,径直朝着老红军的住处、工程兵洛阳干休所的方向去了。进入干休所,我向哨兵说明来意,哨兵立刻用手指向一位老人说,那就是戚处长。我顺着哨兵指的方向,定睛一看,正是他,戚怀培。只见他身躯高大,腰板挺直地站立在一排排树林旁。那情态就像是一位将军,正在运筹帷幄,指挥着千军万马。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他的面前,大声说:“戚处长,敬礼。”他回过神来,一眼就把我认出了:“哎哟,小刘。你咋来了?!走,回家坐。”在老首长的家里,一阵感慨之后,便是无限深情的回忆。

1978年,我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在工程兵司令部招待所做接待工作。戚怀培从洛阳来北京落实政策,当时他是军职离休老红军,按级别待遇他应该住进高干楼层。但他坚持住普通楼层,说楼层高,上上下下能锻炼身体。战士们都说戚处长人好,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都乐意和他打交道。他勤快,爱干净,开水自己提,被褥自己换,房间卫生自己打扫,从不麻烦工作人员。对我来说,戚处长不但是慈祥和蔼的老首长,还是良师益友。当他知道我在练习写作时,把自己的书报全都拿给我看,并且一有空闲就指导我写文章,要我别急着投稿,别急于求成。要先把基础打好,要我明白现在的练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听戚处长的一番教诲,他哪像是拿枪杆子、行军打仗走过来的老红军?他就像一位学者。听了我的想法,戚处长笑着说:”我也上过大学呀。”我很纳闷:“你上的什么大学?”他说:“红军大学。”一问才知,他确实在红军大学学习过。

1932年,红四方面军来到戚怀培的家乡——大巴山区的四川阆中二龙镇,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精神鼓舞下,年仅12岁的戚怀培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报名当了红军。在红军队伍里,他头脑机灵,表现积极,进步很快,部队首长就把他送到红四方面军创办的红军大学学习。在红军大学里,天当房,石头、板子当桌椅板凳,树枝当笔,大地就是作业本。刘伯承校长、何长工政委亲自教他们识字学文化。能够到红军大学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红军战士一边大仗,一边利用空闲在战壕里学文化。谈起在红四方面军的一些情况,戚怀培说:“我们红四方面军的人都痛恨张国焘,他想搞分裂另立中央,让我们三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我们都想跟中央红军,跟着毛主席到陕北去,不愿跟张国焘南下。”他还告诉我,一次他给朱总司令送饭,朱总司令拍着他的肩头说:“小鬼,只有向北走,我们才有饭吃呀。”

在工程兵招待所,我的每一篇习作都要送给戚处长看看,让他点评。他也总是戴上老花镜,很认真地接过我的习作,边看边提出修改意见。有一次,他看了我的一篇小杂文后,取下眼镜对我说:“写得不错,已经超出了一个战士的写作水平。”在他的鼓励下,我有一篇小短文在《人民戏剧》杂志上发表了,还有一篇直接寄给了一个导演剧组,也被剧组采用了。戚处长得知这些消息后,笑着对我说:“好啊,你要超过我了。”

1980年春节,招待所里没了往日的热闹,显得异常冷清。可不知什么原因,戚处长却没有回洛阳。一大早,我就和另外一个战友来到戚处长的房间给他拜年。他看到我们给他拜年来了,亲切地拿出老战友送给他的水果让我们吃。

后来,戚处长真的要走了。临别时,他对我说:“我要走了,希望能在军报上看到你。以后我还会来的。”从那以后,招待所里经常有老首长、老红军来,可就是不见戚处长。直到我也要退伍了,却再也没能看到戚处长的身影。这次我到洛阳出差,谈话间,戚处长告诉我说:“后来我又去招待所,问起你,他们说你走了。”然后,戚处长还特地拿出纸和笔,记下我在漯河的工作单位,并说:“漯河我知道,有机会我去漯河找你去!”

我和一位老红军这些难忘的往事,永存在记深处,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像老首长那样正直、纯朴的人,做一个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人。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