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6年9月27日 星期

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杨 艳

一路走来,遇到各色的同学、朋友,无一例外,都在真真假假地羡慕着憧憬着另外一种生活。那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也是暗合了人们这样的心理吧。

在我眼里生活堪称精彩的人,也会说出悔不当初的话,我宁愿相信他只是闲暇时的叹息。

很多人发出这样的叹息,是因为普通人在生活的洪流里无暇仔细选择,只能被推搡着被夹裹着被动地前进。

我们不经意地就来到人生的分岔路口,选择前进下去,到下个分叉口,再选择前进下去,直到成长为我们今天的模样。

我们比照着内心对自己最好的期望,打量着现实中自己的生活,心里说,在第一个路口,原本应该那样走的;第二个路口,原本该那样走的。

大多数情况,我们只是那么一说。

大学毕业后不久,同学华曾经问我:“如果让你的大学重新过一遍,你愿意吗?”我答得模棱两可:“再活一遍,能纠正很多东西,可是让我再学一遍微积分,岂不是折磨?”她说:“再活一遍,我可能还是那样过。”

如果带着现在的思想,穿越回去,固然能因为带着对未来的已知去改变过去那些让自己懊悔的东西,可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回到那个时间点,谁能保证自己做出的不是当初的选择?

过去的选择,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理想之生活与现实之生活,缠绕纠结,一个诗意成了床前的明月光,一个苟且成了墙上的蚊子血。

因为生活的负累,大多数人断不会有决绝的勇气去追求另一种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被困在了生活的围城。

有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要去某地做某事,我答:我只是想透口气罢了。

有的人,从微信朋友圈里可以看出,经常做这做那,去这儿去那儿,我想,是因为他们需要的新鲜氧气更多。

我们需要一扇窗。

打开这扇窗,有微风吹进来,空气有了流通,让我们不至于感到沉闷;打开这扇窗,有光照进来,照到身上,让我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打开这扇窗,让我们看到风景,开阔我们的视野,装饰我们的梦境。

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喜欢现在的自己,满意当下的生活。这种理想状态,为每个人孜孜以求。那一点子的不满和不喜,又催我们幻想和前进。

被生活锤炼得越多,冲动的激情、炙热的冲动越少,沉淀的所谓理智越多,渐渐成为理性的大多数。

但望着决绝的少数人的背影,看着他们迈向新生活,除去理性的分析,他们勇敢而潇洒。

就像一个拓荒者,这些人迈向了自己人生未知的领域。

安稳有安稳的好,挑战有挑战的妙。

因为人生最美好的状态莫不过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模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日报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